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马航怪谭:南中国海的 《聊斋志异》

http://www.CRNTT.com   2014-03-14 09:21:16  


 
  中国的微博和微信等社交新媒体曾在事件发生的两天之后,用类似这样的话语来概括马航事件的信息格局:越南一直在发现,马来西亚一直在排除可能,中国一直在路上,美国一直在近距离关注。

  中国的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在3月11日的报道中特别提到几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事发之时,前往事发海域的中国舰船,其实正在南中国海三沙区域巡查,接到讯息之后,向事发海域进发——但是中国舰船接近目标的时间和过程比公众预料中的要漫长的多。当天《中国日报》采访了许多不具名的航空、工程师、飞行专家,他们都提到中国在三沙区域根本没有像样的空港,因此无法在南中国海有事时,进行有效迅速的回应。

  几乎在第一时间,许多外电报道马航失联所最后关涉区域时,使用的都是南中国海区域,但是中文媒体报道中,大多使用的是越南的地名。

  同时,在涉及大批中国人生命财产安全和重大国家利益的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中外媒体呈现了上文所提到的“南中国海现实治理”的格局和态势:对于民用客机在常规旅游航线的飞行“识别问题”,中国似乎不能掌握“核心科技”;与核心讯息、事件网络、归因分析、现实应对有关的环节,都需要美国的有效协同和权威发布;南中国海所涉及的毗邻国家在协同、共享、沟通、策应等方面出现令人不安的延迟、延宕和低效。

马航怪谭和隐形的力量:巫师的隐喻

  许多研究国际政治的人容易认为许多格局、合作、战略都是在办公室完成的,里面充满政客之间的斗争、智囊团的较量。而事实上,民间的商人、游客、巫师、地方黑恶势力、生活形态、宗教力量、普通市民等多元主体都有极强的话语建构和颠覆能力。

  11日发生的马来西亚邀请当地巫师来帮助寻找失联飞机的新闻特别耐人寻味:对于中国读者而言,马航失联是基于飞行器、航空系统、恐怖劫持、飞行失事的科学系统事件和情报信息管理事件,应当通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波音公司的科学工具来还原飞行参数,用海上搜索、情报排查、系统管理来锁定核心信息,用区域协同力量来预测和应对明显、现实、未发的风险。

  马来西亚文化情境中巫师叫Bomoh,在宗教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它是一种萨满(shaman)现象,它广泛存在于各种文化区域,通常这类人群主要司职民间的非传统医疗、对阴魂和外在神灵占据和骚扰进行魃除、作为灵媒进行超自然沟通等活动。

  Bomoh这一社会角色的出现和盛行还特别与一种情境有关,那就是边缘性和阈限区域,与底层社会、社会隐形的结构、多种力量较量渗透所形成的模糊边界、多种身份转换造成的阈限(liminality)空间。它是民间权力、地方知识、社会苦难、社会记忆、族群和人际世仇等因素的“非科学”但是强有力的解决机制。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文化多元社会,即使是总统苏哈多和美加华蒂也会在必要时刻咨询Bomoh(或叫dukun)。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