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培育强大军工企业应走市场化道路 | |
http://www.CRNTT.com 2014-07-03 09:05:54 |
文章指出,中国军工企业近十年发力,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武器频频突破,使中国军工科研、生产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总体上由技术跟踪已经进入“并肩发展”阶段,在某些领域,开始跻身领先行列。 当然,与一流军工大国相比,我们还有差距。中国必须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军工企业,同时要避免国家经济被军备竞赛拖垮。军事工业是个很特殊的行业,有很强的外部性,国家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何使军工企业走上依托市场内生发展的道路,而不致成为一群绑架了国家的“啃老族”,关键是要推进军工体制机制改革,包括军工企业自身的市场化改革。 文章认为,培育强大的军工企业寄希望于军民融合,应当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军工行业技术追赶的过程如果分为跟踪、并行和引领三个阶段的话,目前可能处于由跟踪阶段向并行发展阶段迈进的时期,在某些领域开始进入了领先行列。有专家判断,中国在重要武器装备上正处于群体性突破的前夕。中国许多军工企业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进一步做强做大需要突破体制机制的掣肘。 中国的国防工业是受前苏联和计划体制影响很深的行业,在工业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军工是作为一个个“特区”发展起来的。目前仍相对封闭和垄断。在军品企业与民品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无论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都存在不小的障碍,使资源共享的市场机制很难发挥作用。现在的民品企业、民营企业已经今非昔比,研发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可以填补军工企业的不足,甚至有些企业跃跃欲试进入国防工业,成为民营军工企业。军工企业有严格的保密制度是完全必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必然要自我封闭。重要的是科学界定保密范围和有效的保障制度。 “军民融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走市场化发展道路,就是政府要把军工企业看作一个市场主体,而不能看作由政府供养的一个生产单位。企业自己也要摆脱对政府的依赖,自主自立走向市场。军工企业保障国防需求是天职,是不容争议的。与此同时,凡是市场上可以获得的资源,包括技术、人才、零部件、生产能力都是可以有选择利用的资源;凡是高技术、高生产水平的企业都可有选择成为合作对象,甚至可以通过并购纳入自己的体系。与此同时,无论军需还是民需市场都是军工企业可以选择施展的舞台。不应把各种技术都贴上“军”或“民”的标签,技术本身是相通的,从军工需要出发可以转为民用的应适时转移,特别是和军工高技术相关的高端民用产品。军用产品在国家允许条件下同时要开拓国际市场。 文章分析,军工企业要用好两个融资渠道。军工企业的发展,必须有强大的持续的资本支持,中国十大军工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也是历史的必然。但是,靠国家注资、国家管理、国家购买的这种捆绑式的国有企业制度,使企业与市场隔离;以完成国家任务为目标,负盈不负亏,缺乏活力。搞不好,就会成为“啃老族”。这种计划体制的管理方式早已过时,不仅不可持续,而且绝不可能培育出有国际竞争力的军工企业。进入新世纪,政府对企业的管控有所放松,一些军工企业上市,明显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情况有了很大好转。 按照三中全会明确的改革路径,军工企业将有两个有所差异的融资渠道。一个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它的特点,一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资本投资保持对军工企业的支持和控制,它作为一个稳定持有的大股东,有利于公司稳定发展;二是有投资公司的隔离,有利于政企分开、去行政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对员工实行市场化激励。三是投资公司要承担资本投资效率的责任,有动力加强财务约束,促进公司效率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军工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一是政府通过订货保持与企业的引导和买卖关系,而不是无规制行政的干预;二是政府通过研发投入进行指导和体现意愿;三是政府依照法律法规进行监管。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