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DIRT经济学:拉丁美洲的特殊困境 | |
http://www.CRNTT.com 2014-07-31 12:23:17 |
Debt(债务):阿根廷周而复始的噩梦 最近几个星期,国际舆论多把注意力放在乌克兰局势和加沙冲突上,很少有人注意到:因为拒绝向以NML资本为首的美国对冲基金偿还13.3亿美元的债务,阿根廷极有可能在7月30日发生主权债务违约。这是该国13年以来第二次成为“老赖”,也是最近28年里的第三次。而此次违约涉及的债券,实际上还是2001年危机的遗产。 在阿根廷,故事往往是如此,因为有两个以上对立党派,执政联盟及其民众班底从借债中获得的短期收益总是会比绝对平等主义的“大锅饭”高,而偿债义务却是由全民在承担,所以借债显然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卡洛斯•梅内姆在1990年代推行的正是这样的政策,地方政府和执政联盟的开支要求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最终酿成2001年的崩盘。 这种周期性的“债务综合征”不是发生在军人当政时期,而是与民主化进程一同出现;无论左派的庇隆主义者还是中间派的激进党人对借债都乐此不疲:这是阿根廷最令人感兴趣的现象之一。单以经济学逻辑解释,不免失于薄弱。更大程度上,借债是一种心理学和社会学问题,因为今天的支出是以往后的偿还本息作为先决条件的,但承担偿债义务的不一定是本届政府,是故率先做出借债决策者并不会背上道义包袱。而在一个民主化程度日益增加的社会,支持政府借债意味着国民—至少是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的执政党的支持者及其代表—对自己从借债中获得的收益持乐观预期。 与需求相对的是供给。一般而言,银行和债权人对独裁者的借贷需求会抱怀疑态度,后者的偿还能力受该国经济水平的制约,并且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当独裁者陷于权力倾轧风波时,债权人往往会给新的信贷加上苛刻的附加条件,以降低血本无归的风险。但把横征暴敛、发展经济不力的独裁者换成一个民主化程度节节攀升、经济前景预期较为乐观的国家,国际资本马上换了一张面孔,逐利心理和对“民主政府信誉较佳”的笃信使他们日益放低举债和融资的成本,甚至鼓励激进的赤字政策。结果,经济稳定增长本来意味着对债务规模的控制和削减,但受到鼓励的政府反而变本加厉地借债,造成“经济越增长,债务越上升”的怪象。当政府终于察觉到偿债成本过于高昂、并开始违约时,事情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在历史上,欧洲国家只有一次曾对拉丁美洲的大规模债务违约行为进行武力征讨,那就是1862年英法西三国对墨西哥的远征,但因为随后由法国炮制的马克西米利安帝国破产,远征最终以失败告终。何况当今法治昌明,对“老赖”进行军事或政治制裁很难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在拉美国家对主权债务违约,常见的处理方式是进行债务重组,把到期的旧债券按较大幅度的折扣转换为长期新债,并对为短期纾困而举借的债务做优先偿本付息。例如阿根廷在2001年债务危机后,就曾分两次把未清偿的旧债券转换为新债券,折扣为25%-35%。另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债务减免,主要针对偿还能力最低、短期困境最严重的国家。但无论债务重组还是债务减免都不可能杜绝一种现象:当领导人发现偿债成本出现大幅下降时,他们或许又会寻求举借新的外债。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德•基什内尔最近在对债务违约发表评论时,依据的就是这种逻辑—持有13.3亿美元旧债券的美国对冲基金属于拒绝接受债券打折的少数派,而阿根廷政府一口咬定这些债券已经“毫无价值”。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