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新平庸时代:台湾经济的突围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4-10-29 09:12:22  


 
产业转型升级 台湾不能再蹉跎
 
  台当局“经济部”日前推出产业升级转型行动方案,要从“维新传统产业,巩固主力产业,育成新兴产业”三管齐下,推动台湾产业升级转型。这项方案的激励措施,包括了技术入股与员工股票奖酬工具得缓缴所得税5年;由台湾“国发基金”出资1500亿元(新台币,下同),作为企业升级转型购买设备、技术、厂房贷款之用;以及由“国发基金”匡列100亿元,与创投公司共同投资升级转型的策略性制造业等等。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国政基金会顾问”庞建国26日在《中央日报》网络报发表专论指出,基本上,这套方案展现了对于台湾产业升级较为宏观的视野,也抓到了台湾产业升级的某些症结,不过,要让这套方案能够发挥功效,不能没有其他的措施来配套,特别是台湾对外经贸的作为,包括两岸经贸关系的处理。
 
  在全球化和区域整合势不可挡的情况下,任何地方产业发展政策都不可能关起门来,当作茶壶里的风暴来应对。明智的作法必须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了解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务实面对竞争威胁,把握可能的机会,然后,善用自身优势,结合各方资源,以克服产业升级的障碍。
 
  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来,台湾产业升级的主要障碍是市场纵深不够长,产业规模不够大,且尖端研发能量不够强,无法打造自主的产业链,或引领产业发展动向。所以,比较好的发展策略,应该是在全球、区域或跨境的产业供应链中,卡入适当的位置,先把拥有利基的环节做大做强,再往价值链较高的段落努力迈进。
 
  以台湾最大宗的资通讯产业为例,多年以来,台湾在代工领域表现优异,做出了规模,闯出了名号,也获得实质的利益。只是,大家都感慨,代工的附加价值不高,所以,在保有代工基本盘的同时,往价值链的更高环节攻关,一直是台当局和企业界的共同期盼。
 
  然而,如前所述,市场纵深不足、产业规模不大和尖端技术不强,是台湾必须面对的既有障碍,其中,市场纵深不足更是先天性的限制,无法靠后天的努力来改变。因此,任何需要市场纵深来支撑的产业发展段落,如产业价值链中的产业标准制定、行销通路开拓和商品品牌打造,都不容易成为台湾的强项,需要借助外部资源,运用他人优势,到台湾以外的市场打天下。
 
  相对来说,产业价值链中次高端的部份,如特定技术的研发、关键零组件的制造和具有创意的专业服务,是依靠台湾本身的要素,比较容易自主掌握的部份。所以,近年来有关部门提倡“隐形冠军”的概念,鼓励“中坚企业”的发展,鼓励制造业服务化,不失为务实的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既有的要素虽然比较容易着力在特定技术研发、关键零组件生产或创意服务这些环节上,但是,要把这些环节做大做强,还是不能只靠台湾本身的力量,而必须思考如何连结境外市场,善用外部资源。换句话说,一个更为对外开放,更能接轨国际,更愿面对竞争的台湾,是产业升级必须走的路。
 
  台湾产业不太可能再用贸易障碍来筑起高墙,打造产业发展的温室环境。比较好的作法,是对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给予适度的租税减免和研发补助,阶段性地扶一把,而非守护一辈子。就此而言,产业升级转型行动方案已经把握到了基本原则,我们乐观其成,接下来,就应该在打造更开放的经营环境上下工夫。
 
  值得忧虑的是,台湾的政治氛围却不利于台湾迈向更开放的境界,尤其在处理两岸经贸的部分。虽然海峡两岸已经在2010年6月签署了ECFA,通过早收清单降低了一部份贸易品项的关税,但是,整体来说,两岸经贸往来的开放程度,尤其在大陆资金和大陆人士来台的部分,远低于台湾和其他经济体往来的水准。这种带有“封锁”意味的扭曲,对于台湾产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约制作用,情况如果不能改善,后续的负面影响还会更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