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 |
吴清源:大师悠然去 棋艺千古传 | |
http://www.CRNTT.com 2014-12-01 12:38:11 |
焦虑吴清源 在写过《棋王》的阿城看来,吴清源就是个为围棋而生的人。在日本时,不懂围棋的阿城问日本棋手,吴清源的棋究竟好在哪里。日本棋手说,吴先生赢棋好看,如行云流水,现在的棋手下的棋很难看,已经找不到这样的人了。 阿城最感兴趣的是吴清源的人生焦虑。“我写的是人,吴清源的父亲到日本学法律,回来在北洋政府平政院(行使法律责任的一个行政机构)做个科员,家里七八个佣人,住着一亩二分地的四合院儿,天棚鱼缸石榴树,肥狗白猫胖丫头,喜欢写字了,买一大堆帖来,喜欢小说了,哗,去买小说。吴清源兄弟3人,私塾在家背四书五经,背不出来打手心板儿,不去外面上新学堂。后来父亲死了,家败了,穷了,焦虑了,段祺瑞给钱,就陪段祺瑞下棋;日本人给钱,就去日本下棋,结果二十五年无敌手,杀得日本人大败。”拿到阿城写完的《吴清源》,田壮壮不知道该怎么拍了。“阿城一开始是按纪录片写的剧本,我觉得这个电影没法按照纪录片方式拍,因为你没法恢复那个时代的氛围,顶多拍个大意;另外,吴清源的一生如此多的传奇,我不能拿貌似假纪录片的方式去拍。”最后,阿城的“焦虑版吴清源”剧本就被田壮壮放弃了。 田壮壮的《吴清源》 “我看吴清源的传记,还有阿城做的各种年表,最打动我的是吴清源精神上的痛苦。中日开战,吴清源觉得在日本没法呆了,打算回国。最早帮他去日本的濑越宪作跟他说:‘你要是回国,你就没有围棋了。’吴清源没有了围棋就跟鱼离开水一样,这不让他死吗?没有办法他当时只有选择围棋,留在了日本。后来他的精神导师死了,加上战争带给他的精神压力,他皈依了‘玺宇教’,彻底放弃最钟爱的围棋,他觉得每天念经就可以不打仗,每天祈祷就可以停止战争……我想这段经历实际上对吴老师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出发,田壮壮最后选择了吴清源的几个人生片断作为电影的表现内容:吴清源刚去日本入籍产生的冲突;日本战败后美军轰炸东京时的吴清源;还花了大量篇幅讲述吴清源加入和退出“玺宇教”的前后经过。在电影《吴清源》里,惯常故事片里被重点突出的传奇、冲突被放弃了,吴清源对围棋和信仰的态度和情感关系成为了电影的表现主题,颇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势。 田壮壮把《吴清源》拍成了一部散文诗式的电影,就连吴清源最传奇的“十番棋”决战,也没有了观众们期待的波澜壮阔,反而像吴先生下的一盘行云流水的棋。“吴清源参加本因坊比赛很有意思,他复出第一盘棋是跟师哥下的,师哥和他对弈时哭开了。吴清源当时懵了,输得一塌糊涂。第二盘棋,眼看着就输了,突然间,吴清源觉得围棋回来了,三下五除二就把师哥打败了。这场面太精彩了,但是真没办法拍出来。包括他后来的十番棋的辉煌战果,没法拍。” 影片里有场下棋的戏,对手木谷实已经流鼻血昏倒在地,吴清源仍然盯着棋盘,像雕像一样,这场戏倒是真事。当时的棋评说,吴清源完全沉浸在对局里,根本不知道木谷实出什么事了。这一手棋,决定着他们俩这盘的胜负。“那边的人抢救木谷实忙疯了,吴清源长时间地盯着棋盘,一动不动,等他计算清楚了,准备下棋的时候,咦,木谷实哪儿去了?怎么躺下了?然后他就问木谷实,还要不要下?木谷说还要继续下。”田壮壮说。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