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巴基斯坦反恐形势或将出现转机

http://www.CRNTT.com   2015-01-13 11:12:01  


 
塔利班没有好坏之分

  变化之一:当局开始认识到,不能再把民团武装视为“战略资源”。

  巴民团武装问题始于上世纪80年代,穆斯林游击队在抗击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使得“圣战”文化在巴国扎下了根。进入90年代,巴政府继续利用民间武装,西向干预阿富汗局势,打造“战略纵深”;东向支持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武装叛乱。九一一后,巴基斯坦被迫成为美国的反恐盟友,其原有政策不可为继,如何对待原先官方扶持的民间武装成为政策难题。

  巴境内现有各种民团武装约60多支,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与巴基斯坦本国为敌,大多汇聚于“巴基斯坦塔利班”旗下,主要在西北部的开普省和联邦部落区活动;第二类针对北约联军和阿富汗政府军,以“哈卡尼网络”为代表,基本藏匿在与阿毗邻的巴部落区;第三类针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主要集中在巴东部旁遮普省;第四类为逊尼派极端主义武装,主要打击什叶派穆斯林,分散在全国各地,尤以西南部俾路支省为甚。

  当一个时期以来,巴当局意在把民团武装区分为“坏塔利班”和“好塔利班”两类,并予区别对待。所谓“坏塔”,主要是上述第一类,他们已成为巴基斯坦的最主要敌人,必须予以打击;所谓“好塔”,就是一般不攻击巴军警的武装,其行动目标或西向阿富汗,或东指印控克区,因此,巴当局仍可视他们为“战略资源”,在政策上对其网开一面。

  其实,恰恰正是这种指导思想使得巴当局在反恐问题上缺乏坚定的立场和一以贯之的政策。十多年前就宣布禁止的非法组织改头换面仍在活动,某些极端组织打着慈善机构的旗号大行其道。其结果是,巴国逐渐陷入反恐多年、“越反越恐”的困境。

  现在,巴当局对这一问题已开始有较为明确的认识。自去年6月巴军发起“利剑”行动以来,巴方反复强调对所有恐怖组织一律打击,即不仅针对 “巴塔”,也不放过“哈卡尼网络”。此举赢得阿方欢迎,阿巴关系由此出现实质性改善的势头。白沙瓦血案后,谢里夫在第一时间做出最重要的政策表态就是,巴将不再区分“好、坏塔利班”,所有恐怖分子必须全部清除。

设军事法庭是当务之急

  变化之二,政党开始认识到,在反恐与民主有矛盾的情况下,只能以反恐为先。

  巴基斯坦并非第一次审视其国内的恐怖主义问题。但在过去,舆论大多强调“外因”,将矛头指向“美国入侵”和“印度阴谋”。近年来情况逐渐变化,主流舆论开始重视“内因”。尤其是白沙瓦血案之后,舆论反省的深度可谓前所未有。

  作者:毛四维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2015年01月13日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