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沈崇案学潮,“理中客”为何不受欢迎

http://www.CRNTT.com   2015-01-18 10:49:52  


 
  不同立场的师生,甚至到了大打出手的地步,可见沈崇案引发的分歧之深。北京大学48名教授也在30日致函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要求:(一)对于被害人,望嘱有关方面迅作处置,以补偿被害人之荣誉损失。(二)对于犯罪之士兵,迅绳以法。(三)保证此后绝不再有类似事件,在中国任何地方发生。签名者中以左翼学者为主,但也包括一年后将被郭沫若等左翼文人围攻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沈从文等人。

  《申报》在12月31日的社论中就此发表看法说:

  自北平美军发生所谓侮辱学生案件以来,事态日趋严峻,且有蔓延及于上海之势,对于这一不幸事件的发生,我们感觉很遗憾,但事件扩大到这般地步,我们亦不能不认为遗憾。如果这是一件侮辱女生的事件,这里面我们所必须明了的一为事实问题,一为法律问题。究竟是否为一宗强奸案件,在通常民主法治的国家,必须经过司法的审判,等到犯罪的事实判明以后,由法官来依法处刑。如今被认为犯罪的一方是军人,亦需经军法的程序。如果军法的判决不当,那才可以出以法律以外的手段。在目前事实及处刑问题未判定公布以前,而发生有所谓罢课运动,甚至有请美军退出中国运动,这不仅是小题大做,而且是正足以反示我们对于民主政治的没有训练;于今高唱民主的时候,才不免有点遗憾。

  按照今天的流行话语,《申报》的论调颇为“理中客”,不为学生接受亦是势所必然。在这个事件中最知名的“理中客”大概算胡适和傅斯年,两人都公开发表不应将涉嫌强奸的刑事案件和“美军退出中国”的政治议题相联系的论调。

  从接下来的发展看,反美游行由北京散布到其他大城市,显示出反美派在行动上占据上风。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内,反美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这之间关涉到美国在国共内战以及日本复兴上的角色,但沈崇案实为其引发国人抗议的最初起点。

  在皮尔逊被宣布无罪之前9日,即1947年8月2日下午四时许,美国国务卿特使魏德迈在北平与梅贻琦会面,在半小时的谈话中,魏德迈即提及东单沈崇事件。他表达自己的困惑称:“强奸事件,中外皆有,其事而发生于军队中,尤非世所绝无者,何以因此而掀起如此大风波?”(《申报》1947年8月3日头版)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一起疑似刑事强奸案,最终被中国高校的师生们泛政治化因应,问题出在哪里?比较耐人寻味的是,在该案疑犯最终于1947年8月被美国复核时改判无罪后,国内却再未掀起大规模抗议浪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