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速度与质量再平衡是今年中国经济政策主题

http://www.CRNTT.com   2015-01-26 19:12:06  


  中评社北京1月26日讯/2014年GDP同比增长7.4%,这是自告别“8”时代后再次换挡,回落到7.5%以下。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顺利完成各项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硬指标”。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财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宣宇、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张方博文章表示,2014年政府保持区间调控弹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了经济增长“调速不减势”,同时多数“软指标”显着改善,“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明显进展,充分显示出决策层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和主动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2014年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是本届政府创新宏观调控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孕育

  文章分析,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比第二产业高出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2013年提高1.3个百分点至48.2%,高出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这是继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后更趋优化;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提高1.3个百分点至51.2%,需求结构持续改善;单位GDP能耗比2013年大幅下降4.8%,降幅扩大1.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等年度环保量化指标全面完成,节能降耗减排继续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正在加速成长,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加快孕育。这些趋势性发展成果是2014年中国经济 “成绩单”的突出特征,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集中表现。

  经过30多年严重依赖环境和资源消耗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已发生深刻变化。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九大趋势性变化深入阐述“新常态”的特征。这些新趋势的压力,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持续深度调整形成的倒逼力量,导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中国经济在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效益之间的再平衡,是适应新常态的客观要求。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需要更加重视和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逐步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需要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是深刻总结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是主动适应新常态、有效化解当前“三期叠加”困局的必然选择。

  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文章称,如果单从数字看,7.4%的年度增速是1991年以来低点,受房地产调整、制造业淘汰落后产能、环保减排硬约束等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行,全年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但面对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政府始终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在区间管理下实施定向调控,没有采劝强刺激”,而是力推“强改革”,通过持续简政放权“先手棋”和制度建设“连环炮”,大力调结构、着力惠民生,把“改革的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和“民生新福祉”,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性调整,充分运用创新这把“金钥匙”,顺利实现了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作了全面系统论述,指明了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经济发展政策和创新宏观调控的最重要背景,也是把握今年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走向的根本依据。转型升级非一日之功,只要中国经济转型尚未成功,经济下行压力就始终存在,调结构促转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决定了经济“下行压力”的长期性经济下行压力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伴相生。2015年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下行压力,但本届政府对新常态的准确把握和业已彰显出的引领新常态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利于引导并促成社会合理预期,形成广泛的思想和行动合力共同推动中国经济走向创新驱动、向中高端迈进。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