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被液晶改变的人生

http://www.CRNTT.com   2015-03-31 12:32:30  


 
  1988年10月,夏普在日本电子展览会上展出了最新研制的只有2.7厘米厚14英寸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引起业界震惊。

  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由7层结构,分别是:背光板、下偏光片、玻璃基板、薄膜晶体管、液晶层、彩色滤光片、上偏光片,主要特点是在每个像素配置一个半导体开关器件,其加工工艺类似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由于每个像素都可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使得每个节点相对独立,并可以连续控制。这样不仅提高了反应时间,同时在灰度控制上也可以做到非常精确。整个液晶屏里包含了上百万个像素单元(例如1280×1024分辨率,共计131万像素),用以显示图像。

  TFT-LCD克服了其他显示器的许多缺点。它的功耗约为CRT显示器的十分之一,反射式TFT-LCD甚至只有CRT的百分之一左右;它很轻便,最薄的液晶显示器已经可以做到1.8mm;它的色彩保真度高、响应速度快、对比度高、视角大,并且无辐射、无闪烁,对使用者的健康无损害;它的适用范围宽,从-20℃到+50℃的温度范围内都可以正常使用。凭借无与伦比的优点,TFT-LCD很快成为主流显示设备,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视、电脑显示器、平板电脑、手机屏幕等设备上。

  中国平板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原电子工业部七七四厂(北京电子管厂)、七七O厂(湖南长沙曙光电子管厂)、中国科学院713厂(河南新乡)和上海电子管厂,先后建成4英寸基板玻璃的TN-LCD实验生产线,用于生产电子表、计算器和一些仪表的液晶产品。但是一直到1984年,无论是自主拼装设备还是从美国引入的设备,都是作坊式小规模的实验线,没有形成批量生产规模,但这些实验室和实验线却奠定了中国液晶产业的基础。

  中国大陆涉足STN-LCD是从90年初开始,国家八五计划开发项目“640×200超扭曲液晶显示项目”由七七O厂和清华大学、南京五十五所共同完成。中国在TFT方面的工作在2000年以前仅限于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工作。

  2002年4月,上海广电集团(前身为上海电视机厂)与日本NEC签署合作意向书,共同投资1146亿日元(100亿元人民币),在上海莘庄工业区建设一条5代线,其中上广电占股75%,NEC占25%。由合资公司向NEC购买相关专利和技术,2004年10月8日,中国第一条5代线在上海投产(世界第七条5代线),主要切割15英寸液晶屏。

  目前我国已有17条4.5代及以上液晶屏生产线建成投产,还有1条5.5代线、1条6代线及3条8.5代线正在建设中。伴随着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数量和规模的增大,为LCD配套的材料和设备也得到了一个好的发展空间,在LCD的三大材料中,最早实现产业化的是液晶材料和玻璃基板。

  玻璃基板不仅在液晶面板成本占比高,而且对性能有显着的影响,面板的分辨率、透光率、重量、厚度、可视角度等指标都与所采用的玻璃基板质量密切相关。由于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门槛极高,玻璃基板的生产长期以来由美国的康宁(Corning),日本的旭硝子(AsahiGlass)、电气硝子(NEG)和板硝子(NG Technology)所垄断,其中康宁的市场份额接近50%。与国外的竞争格局相同,国内玻璃基板的产能同样十分集中,东旭光电是国内仅有的能开出大规模玻璃基板产能的两家上市公司之一。

  作者:肖虎  2015-03-23 11:10:29 来源: 新民周刊(上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