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月刊:深化两岸经济融合的步伐

http://www.CRNTT.com   2015-04-01 00:13:51  


 
  经济是社会政治的基础,经济出现问题,社会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造成动荡。台湾去年发生的各种公民社运、学运,究其根本,就在于台湾经济发展近20年来长期低落停滞,造成社会贫富不均扩大,激起台湾中下阶层要求公正、正义的思潮。在反对党和台湾社会高度民粹化的意识形态操弄下,这股思潮造成台湾社会对外“仇中反共”,对内反商仇富,连带一般军公教阶层因历史形成的优惠条款——存款利率优惠、年终慰问金、年金等也被取消或大幅降低,致使社会中坚力量人心不稳,对马政府充满怨气。所有这些,最后都反映在选票上,造成去年底台湾地方选举国民党遭受崩毁性失败。

  从本质上讲,政治、社会制度的创新和变革,都是为经济和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检验任何社会政治革新的标准,只能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由此观之,台湾社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政治转型,是不成功的。统计数字显示,台湾经济发展,自50年代至80年代,一直保持着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但从90年代后,就开始了一路下滑,从90年代的6.5%到2000∼2007年4.9%,2008∼2013年续降至3.0%。

  究其原因,除了国际大环境外,主要有两点:其一,是作为经济集中体现的政治出现问题,政治对经济的发展非但没有促进,反而起了负面作用。作为受儒家文化深刻影响了上千年的中国式传统社会,台湾在80年代末前实行的是东方威权式政治制度,这种制度虽然有其种种弊端,但比较符合长期浸淫于中国伦理制度的社会环境,因此,在开明的威权式政治体制下,就体现出较高的行政效率。台湾引以为豪的十大建设和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在这样的制度环境内产生的。而自80年代末期台湾政治猝然转型,全盘照搬西方民主制度,而未能将之与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的结果就是出现严重的恶质民主,泛政治化、民粹化盛行,一切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政党政治利益为标准,丧失正常的是非价值判断,政治体制陷入空转,效率低下,时间和机会成本大幅提高,发展机会流失,经济陷入停滞成为必然。

  其二,是未能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实现转型升级。台湾地小人稠,资源贫乏,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加工外贸。其自5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是搭上了冷战时期全球产业链由西方发达国家向亚洲冷战伙伴的产业转移所致,西方国家为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将大量高能耗、高污染、人力密集型产业向亚洲转移,从而造成日本的经济腾飞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