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 |
中评智库:王英津析“一中各表”奥妙与应用 | |
http://www.CRNTT.com 2016-05-08 00:02:32 |
尽管“一中各表”在两岸关系发展的特殊阶段曾发挥了积极功效,但我们也不能无限放大这种功效,更应看到“一中各表”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只可体谅,而不能承认。尽管大陆方面不承认“一中各表”,但在事实上,自1949年以来,两岸之间一直存在“一中各表”,即大陆方面声称“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台湾方面声称“一个中国即中华民国”,只不过20世纪90年代以前双方均没有直接使用“一中各表”这个概念而已,但此一事实从1949年以来两岸官方的法律文件和政治宣示中均能得到体现。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方面(国民党)开始直接使用“一中各表”一词,并遭到了大陆方面的严词否认。因此,对于大陆而言,“一中各表”是一个只能体谅而不能承认的论述。 第二,只能搁置争议,而不能解决争议。在大陆看来,其与国民党互动的基础是“一中”共识,至于双方关于“一中”内涵的争议则可以暂时搁置。但是,搁置争议并不意味着解决了争议。从影响和效果来说,“一中各表”并非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均有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乃至走向统一,因为两岸各自表述的“一中”具有不同意涵。倘若长期地“各表”,容易产生固化“各表”的现实效果。在现实政治中,“各表”有可能演化为“不统不独”的护身符。 第三,长期“一中各表”会有“后遗症”。“一中各表”毕竟更强调“各表”,倘若长期如此宣传,便会强化台湾民众的“中华民国”意识,换言之,会强化台湾民众的“两个中国”意识,这对未来两岸统一极为不利。当然,任何事情均是一分为二的,不可能只“有其利,而无其弊”。这正是大陆方面对国民党的“一中各表”保持沉默所带来的副作用。笔者在此指出这一点,并非否定大陆方面先前处理“一中各表”问题的做法,而是想强调要客观地看待“一中各表”,尤其看到其在两岸互动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我们将来适时调整对其采取的政策或策略。 综上所述,“一中各表”不是对事实状态的描述,而是对“法理状态”的坚持,即依照“中华民国宪法”和“法律”来坚持台湾自身的“主体性”。尽管大陆方面出于政治考量而不能接受“一中各表”,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其在特殊阶段的特殊功效毋庸置疑,完全否定“一中各表”的效用,会影响两岸关系的向前发展。但是,不适当地夸大“一中各表”的效用,容易导致“不统不独”、“分裂分治”局面的永久化和凝固化。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