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两岸“宪法”的一中性最值得关注

http://www.CRNTT.com   2016-05-13 00:09:24  


 
  这个能够用于确认“九二共识”以及“一个中国”的事物,当然只能是两岸各自体现“一中性”的法律。“文化的一中”尽管植根于两岸文化的同源性和中华文化的巨大凝聚力、感召力,但“文化的一中”并不必然导致“政治的一中”。“民族的一中”正在面临着“台湾国族”建构的挑战,“台湾国族建立台湾国”的呓语已经开始消解“中华民族建立中华民国”。“政治的一中”虽构成“一中性”的内核,但“政治的一中”立基于政治团体和政治人物的决断,可信度、稳定性和权威性不足。应该说,两岸关系的历史,就是各类型“一中”不断“试错”的历史,“文化的一中”、“民族的一中”、“政治的一中”最终发展至“法理的一中”。“法理的一中”包容了“一中”的各种形态,为“文化一中”赋予权威性保障、为“民族一中”赋予法理光环、为“政治一中”提供刚性约束,已经解答“一个中国在哪里”之问的唯一可行选项!

  两岸的统一,如若植根于“法律的一中”,“九二共识”最终能够成为两岸的“宪法共识”,则宪法在全中国的历史上首次扮演了“型塑国家”的重要角色。两岸的统一,因而也是现代中国在民族、国家和宪法“三位一体”意义上被构造的过程。因此,两岸复归统一,不仅是两岸结束政治对立的过程,也是两岸塑造“法的共同体”的过程,而中国也将在两岸“法的共同体”型塑的过程中完成真正意义的现代化。无疑,两岸各自体现“一中”的法律将在其中扮演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怎么用?

  蔡英文提出的“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已经广为人知,成为蔡英文两岸政策的一大说词。对于蔡英文的“中华民国宪政体制”论,政学各界人士已经对其进行了充分的解读和批判,无须赘述。那么,“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对于大陆方面而言,是否只是供批判的对象?是否毫无价值可言?理想的大陆对台政策应当是战略与策略的结合,政治底线和政治定力的结合。既要在战略层次建立起“一个中国”的政治底线,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总体方向,又必须根据台湾地区政治局势变化,针对政治人物暧昧多变的言论和态度,保持足够的政治定力,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从资源的角度看待政治人物的任何言论,因势利导,挖掘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因此,“中华民国宪政体制”论虽然在根本上模糊应对“九二共识”,但未必没有可资利用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怎样运用“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的说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