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不存在所谓底线增长率的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6-08-10 07:09:53  


 
  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是要素相对价格变化的自发产物,是经济运行的内生结果。然而,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首先,劳动力成本即工资上升快,但物价上升得更快,部分抵消了收入增长的成果。同时,碎片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剧了非正规就业市场上劳动者的被平均感。近年来,剔除物价因素的工资每年大约以12%—15%的速度增长,超过了实际GDP的增长速度;但物价增速更快,中国目前还没有将房价纳入物价统计,真实的货币贬值速度更近似于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大致是在18%—20%左右。

  其次,资金成本在下降,但是投资回报率下降得更低。因为缺乏可投资项目,资金离开实体经济空转。后金融危机时期,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张皮”的现象愈发严重。2015年年中股市的快速涨跌,以及2016年年初一些地方楼市的异常火爆,足以显现空转之力度前所未有。

  缓解资源错配现象  不让供给侧改革空转

  文章认为,体制性障碍造成的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源错配,是阻碍企业做出相应调整和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

  一类是劳动力资源错配。比如,劳动力市场碎片化。不同户籍身份的劳动者,不仅同工不同酬不同福利,而且在行业准入方面也存在显着差异。

  另一类是资金错配。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企业资金使用成本截然不同,体制外企业的资金可得性也不及体制内企业,由此影响到不同类型企业的边际产出价值。此外,体制性保护还造就了僵尸企业。在经济下行期,这些企业应该被淘汰却没被淘汰。

  简而言之,劳动力资源错配和资金错配,阻碍了要素相对价格的调整,共同拉低了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如果没有资源错配,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劳动力和资金成本应该保持一致,而且劳动力的价格应该更高,资金的价格应该更低。

  2016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就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其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惩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

  就此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议题,就是要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积极发挥经济转型的价格信号,合理配置资源,缓解资源错配现象,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方面,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不让改革空转。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