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文化台独”历史课纲:如何应对

http://www.CRNTT.com   2018-12-10 00:05:21  


 
  在这一过程中,李登辉拔擢来主持编写《认识台湾(历史篇)》的杜正胜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位具有强烈“台独”倾向的历史学者,提出了所谓“同心圆史观”,主张应改变过去以中国为中心的历史研究及教育观念,改从台湾出发,先认识台湾,然后瞭解中国大陆、亚洲及全世界。这一观念主导了《认识台湾》的编写思路,看起来是个教学观念,但由于其在将台湾与中国进行区隔时隐含着分离与对立的意味,因此也就成为以后台湾史由中国史独立出去的理论支撑,实际成为一种为所谓台湾“国族建构”铺路的“台独”史观。

  陈水扁执政以后的课纲修订也是沿着这一史观的方向展开的。首先,台湾“教育部”颁发了《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暂行纲要》,历史学科被取消了独立地位而包含在社会科课程之中;同时,又以配合九年一贯制课程等为由,提出了新的高中课纲编订计划,打破了十年一修的规定,加快了高中课纲修订的节奏。这次修订产生的“95暂纲”,在历史课程中有两点显着的变化:第一,把台湾史从中国史分离出来。将1945年以前的“中华民国史”列为中国史,1945年之后的部分列入台湾史。台湾史讲授的内容分为早期台湾、清代的统治、日本统治和当代的台湾与世界等,把中国管辖台湾与日本侵占台湾相提并论。第二,压缩中国史的教学时间,由原来的两学期改为一学期,课时也压缩了一半。

  “95暂纲”2003年发布后,因社会舆论的批评反对而被搁置。2004年陈水扁延揽杜正胜为“教育部长”强行贯彻;同时,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课纲修订,最后于2008年通过,被称为“98课纲”。另外,2007年台湾“教育部”委托独派色彩浓厚的台湾历史学会完成《海洋教育与教科书用词检核计划》,下发各家教科书书商,规定依此“标准”编写教材。这份报告检核了当时自小学至高中各领域各版本的教科书,列出五个方面“不适合用词”的调整“标准”,表现出强烈的“去中国化”倾向。这样,完成了从课程设置到文字表述“去中国化”的全套作业,台湾史不再是“地域史”而取得了“本国史”的地位,因为它和中国史之间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架构,更不再是中国史的一部分,整个叙事脉络也完全是互相独立的。至此,对于台湾独立的“国家建构”来说,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意识形态建构,在“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的道路上,陈水扁接力李登辉又迈进了一大步。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后,认为民进党主政下的课纲是对“中华民国”和“宪法”的亵渎,实际上也对国民党的合法性地位构成了威胁,因此在课纲问题上总体态度是试图阻止或扭转已经膨胀的“去中国化”趋势。

  一开始,马英九当局暂缓实施国文与历史两科“98课纲”,继续沿用《95暂纲》。后来又修订形成了预定2012年实施的“101课纲”,这个课纲虽然增加了中国史的授课时数,但仅对内容做了一些局部的修改,整体与“98课纲”相差不多,并未从根本上对“台独”史观进行拨乱反正。2012年马英九成功连任以后,岛内一些有识之士又呼吁对历史教科书拨乱反正。于是,马英九当局以“错字勘误、内容补正及符合宪法之检核”为由,对“101课纲”进行“微调”修订,在不改变原有课程结构和“同心圆史观”的前提下,强化了中国史观内涵,强调两岸历史和文化关联,这就是引起独派强烈反弹的“104课纲”。在民进党的鼓动支持下,2015年7月爆发了持续十多天的中学生“反课纲微调运动”。马英九当局在压力下宣布新旧课纲并行,“104课纲”实际上是流产了。马英九当局试图让历史教学从“去中国化”方向后退的努力最终失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