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张荣恭:习近平谈话是新时代的对台政策宣言

http://www.CRNTT.com   2019-01-03 00:05:54  


中国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张荣恭。(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北1月3日电(记者 倪鸿祥)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会主席团主席张荣恭接受中评社访问时表示,大陆国家领导人习近平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发表讲话,对于国家统一或和平统一非常坚持且立场坚定,而且提出两岸未来进行政治谈判及建议台湾各党各界和大陆进行政治沟通的建议;回顾2000年连战参与大选时,对两岸关系发表“连十条”,其结语的两句话就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帮助中国人”。这两句话如今出现在习近平的讲话里,可见两岸高层政治人物的理念中,都存在着对两岸关系及台海局势的正面思考,关键在于如何以诚意及善意加以落实。

  张荣恭表示,习近平这个讲话是新时代的对台政策宣言,主轴是追求和平统一、坚决遏制台独,他所涵盖的时间跨度,至少是未来的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看不出对于现在民进党政府剩下一年多的时间有再抱持希望的迹象。

  他指出,习近平的讲话对于国家统一或和平统一,非常坚持且立场坚定,而且提出了两岸未来进行政治谈判,以及建议台湾各党各界和大陆进行政治沟通的建议,这对于未来台湾不管是两党或三方角逐2020大选,都给予极大的挑战;也就是说角逐2020大选的各方,势必要提出能够让台湾民众信服的、足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稳定台海局势,乃至于如何回应两岸政治谈判的政见,才足以证明能够领导台湾,因应两岸关系。

  他说,习近平重申了“九二共识”是具备了求同存异的精神,因此台湾要思考“九二共识”当中有什么“同”?有什么“异”?值得高度关注的是习近平以最高领导人的身份,第一次把国家统一纳入“九二共识”的内容里。

  张荣恭向中评社分析,过去一般大陆都讲“九二共识”是两岸同属一中,台湾会强调“一中各表”,习近平这次明确提出“九二共识”是包括国家统一,如果去回顾史实,的确在1992年两岸协商时,台湾方面先提出方案,而这个方案的第一句话就是“两岸都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第二句话就是“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所以习近平这样的归纳应是合乎事实的。而他把"国家统一”纳入“九二共识”的内容当中,也就表示整个谈话的主轴都是在讲如何推动两岸和平统一,这是台湾各界乃至关心台海局势的国际各方都需要关注的。

  在李登辉、连战、吴伯雄、马英九历任党主席时,都担任国民党大陆工作会主任的张荣恭表示,对于“九二共识”两岸有什么“同”?什么“异”?台湾虽然有“一中各表”的习惯性说法,但连战几次会见习近平时提出的,应该是相当准确的,就是“求一中原则之同,存一中涵义之异”,这就是“求同存异”,即“一中原则”是有“同”的,“一中涵义"是有异的,所以先搁置争议,如果舍此路不由、不选择这个方法,像民进党没有其他的方法,只会使得两岸关系受阻,对台湾是不利的。

  他指出,习近平对于两岸统一采取几个说法,有完全统一、和平统一等,虽然没有讲武力统一这个词,但有说保留不承诺不使用武力。也就是说,完全统一、和平统一、武力统一这三者是辩证式的结合,完全统一其实是最高目标,包括十九大报告及这次讲话都提到“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完全统一”,完全统一是最高目标,而和平统一是首选,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采用其他方式,不得已的情况就是包括万一出现台独,大陆已多次表示,包括在《反分裂国家法》就规定“以武制独”。

  他说,另一种情况是说大陆不断呼吁和平统一,但台湾不管谁执政,如果都长期不予理会,会不会造成大陆认为和平统一已失去希望?这在《反分裂国家法》里也有写到“当和平统一失去希望的时候,就采取非和平的方式”,所以完全统一、和平统一乃至于没有讲的武力统一,其实是一个辩证式的结合,台湾必须从大陆的对台政策当中去思考因应的方式,以维护台湾的安全及人民福祉。同时,习近平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把和平统一并提。意谓在大陆眼中,未以和平统一为方向的和平发展,意义不大,和平发应能达成和平统一,对大陆而言才有意义。

  他告诉中评社,习近平对于处理两岸的政治分歧、解决两岸的政治对立十分重视,实际上习近平2013年10月6日在印尼峇里岛会见萧万长的时候曾讲“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次又加以重申,也就是说,习近平认为在他任期之内,这个问题应该要有所处理。而要解决两岸政治对立是需要一整套政治手续,这套政治手续必需与台湾当局共同完成,可是这次的讲话并没有诉求台湾当局,而是呼吁各党、各界跟大陆进行政治沟通,然后对两岸和平性发展做出制度性安排。

  他指出,这会出现一个问题是台湾政府没有授权,而若各党各派去沟通,就没有法律效果。因此,势必要有台湾民意有此需求,台湾当局又不加以理会,可能就会出现各党各派要反应民意,挺身而出,这就需要时间酝酿而非短期内能促成。观察大陆的对台政策,过去70年来,早期第一代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处理两岸政治问题是“寄希望于国民党当局”,当然这没有完成。

  到40年前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出来的是“寄希望于台湾当局“也”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但台湾当局仍是比较受到重视,结果仍没能实现。

  他表示,到了邓小平、江泽民强调的是“既希望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因此台湾人民就比较重要了,到10年前《告台湾同胞书》30周时的“胡六点”,强调的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这就更凸出台湾人民了。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