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中评专访:王春新谈香港应对逆全球化冲击

http://www.CRNTT.com   2020-06-04 00:02:54  


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博士(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6月4日电(记者 张心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冲击环球经济及资本市场,全球化进程亦受到一定制约。香港作为一个小而开放度极高的城市,如何应对逆全球化所带来的冲击?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博士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时指出,未来五年,全球将处在一个金融全球化收缩调整,第三次全球化全面开启的过渡阶段,香港需积极参与区域化进程,协助国家高质量地推动“一带一路”,并不断推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
 
  王春新认为,疫情之下中国的整个供应链虽然受到一些冲击,但保持得还是比较完整,再加上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内部消费动力亦很强,中国经济在全球会率先复苏,复苏的时间至少比欧美国家快一个季度。
 
  谈及逆全球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和作用,王春新指出,区域化整合与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金融全球化的收缩压力,而大湾区可以在其中发挥带动作用、示范作用。此外,大湾区还可以发挥创新驱动、“一带一路”重要支撑、企业“走出去”桥头堡等作用。
 
  王春新还提出,疫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需做到“四个支持、五个补短板”。“四个支持”是支持国家新一轮开放战略,支持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支持国家的城市群发展战略,以及不断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内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五个补短板”是高科技产业的补短板、服务业的补短板。、优质生活的补短板、基础建设方面的补短板、青年创业的补短板。

  问答实录如下:<nextpage>

  香港内外部需求均受冲击 中国将再次引领全球经济复苏 
 
  中评社: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至今,对环球经济及资本市场产生巨大冲击,您如何看待内地及香港所受到的影响? 

  王春新:内地经济受疫情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我们看到,第一季度GDP负增长6.8%。第二季度也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但目前应该是处于一个恢复阶段,到下半年应该会完全复苏,甚至可能快速增长。而香港下半年的经济发展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欧美控制疫情的情况,二是本地社会事件的发展。

  现在内地疫情控制得比较好,接下来会出现两个情况:第一,是“补消费”。“补消费”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些好处。据国家统计局预估,“补消费”大概会有1.5万亿人民币,通过对消费拉动经济的全面测算,我认为“补消费”应该可以拉回中国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
 
  第二,是加快投资。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对投资非常重视,启动投资做得比较快,全国各省上报的投资总量超过50万亿人民币。而目前有两部分投资非常重要:一是大型基建,比如一些公共交通、城市群之间的快速交通等;二是新基建,比如5G、物联网、互联网等,现在全国的5G基塔是20万个左右,但是明年到后年可能要增加到一两百万个。所以,基建的拉动应该说是今年中国能够补回经济的另外一个重点领域,大概是一个百分点左右。

  通过“补消费”和加快基建,大概可以拉回中国经济2.5个百分点。所以,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应该在4%左右,与去年相比下降超过两个百分点。疫情下中国的整个供应链虽然受到一些冲击,但保持得还是比较完整,再加上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内部消费动力亦很强。总的来看,我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在全球会率先复苏,复苏的时间至少比欧美国家快一个季度,将会在继2009年金融海啸之后再次引领全球经济复苏。<nextpage>  

  在疫情扩散至全球的影响下,香港经济面临“三险叠加”(中美贸易战、社会事件、疫情)的情况更为严重,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为-8.9%,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外部需求方面,一是香港的货物出口在第一季度下降了9.7%;二是服务的输出下跌了37.8%,其中下跌最为严重的就是旅游业,零售业、贸易服务活动等也受到一些影响,整体外部需求在第一季度影响了香港经济5.4个百分点。内部需求方面亦是大幅度下滑,在第一季度私人消费开支下滑10.1%,本地投资收缩14.3%,整体内部需求共拉低了香港经济增长6.5个百分点。第二季度的情况应该和第一季度差不多,所以今年上半年香港经济的深度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香港下半年的经济发展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欧美控制疫情的情况。最近欧美的疫情有所缓和,但还没有控制住,增加的感染人数还是很多,第三季度如果能够得到控制,全球经济就会好转,但如果控制不住,可能要再拖到第四季度甚至更长的时间。二是本地社会事件的发展。香港疫情控制住以后,社会事件有可能死灰复燃,多多少少都会给经济带来一些影响,甚至冲击。

  但目前内地经济在逐步好转,也会辐射到香港来,如果欧美疫情能够在第三季度有所控制,香港经济就可能会出现缓和,甚至有可能会逐渐恢复。所以下半年如果情况比较好的话,香港经济有可能出现轻微的增长,2020全年GDP增幅大概在-3.8%左右,当然还是要看疫情的发展变化。
  
  我认为香港现在的疫情发展没有非典时那么严重,主要是因为港人的防范意识比较强,特区政府的应对措施比较及时有效,但这次疫情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应该要比2009年的全球金融海啸(经济增长-2.5%)还严重,不过应该不会超过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经济增长-5.9%)。<nextpage>

  金融全球化收缩调整 第三次全球化将全面开启 

  中评社:民粹力量上升、各国制造业成本“此消彼长”等情况的出现制约了全球化进程。您认为小而高度开放的香港,应如何应对逆全球化所带来的冲击?
 
  王春新:我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成本是一个因素,但不是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要素和产业链完整性等。从这些方面来看,中国这些年是很有优势的。此次疫情可以说是全球化所面对的一个挫折,比如美国现在想做什么?它想做的不是把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在全球重新布局,而是要带动本国制造业的复兴。
 
  我们可以从一个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全球化。过去人类已经经过两次全球化:第一次是古丝绸之路的全球化,古代的丝绸之路带动了东西方商品的互换和文化的交流;第二次是近代资本主义四百年的全球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殖民全球化,第二阶段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贸易全球化,第三阶段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全球化。而香港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是从第二次全球化的第三阶段(七十年代)开始。
 
  到现在为止,全球化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大致有四个特点:第一,第二次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出现收缩调整的过程。现在美国想以“三零”规则(零关税、零壁垒和零补贴)来进行谈判,重新签订贸易协定,这个规则比较有利于美国的工业复兴,所以金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收缩与调整是美国发起的。
 
  第二,区域化成为主流。比如最典型的东亚地区,2017年东亚地区的经济总量就超过北美地区,变成全球最大的经济区域。现在英国脱欧会让区域化有些影响,但是英国脱欧之后的欧盟可能会发展更好,所以应该说区域化会变成主流。
 
  第三,“一带一路”将开启第三次全球化的浪潮。如果说过去四百年第二次全球化解决10亿人的现代化问题,那么第三次全球化就是要解决68亿人的现代化问题,它是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作为主导,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工程。在旧的全球化出现收缩调整时,新的第三次全球化正在开启,而且“一带一路”的全球化将是对全球化模式的全面创新。
  
  第四,科技创新将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我认为未来五年,全球将处在一个金融全球化收缩调整,但第三次全球化全面开启的过渡阶段。那么香港如何应对这样一个挑战?我觉得有几个东西要做:其一,参与区域化的进程。比如东盟、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在其中可以扮演很多角色,包括贸易、投资、金融的角色。其二,协助国家高质量地推动“一带一路”。香港其实是“一带一路”的国际服务枢纽,做贸易、做物流、做投资、做金融服务、做融资、做专业服务等等。其三,推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香港不能老是“炒楼”,要不断推动创新型经济,才能够更好地应对逆全球化的冲击,迎接新的全球化浪潮。<nextpage>

  逆全球化下大湾区可在区域化整合中发挥示范作用 

  中评社:您如何看待逆全球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和作用?
 
  王春新:我认为,首先,区域化整合与发展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金融全球化的收缩压力,所以大湾区可以在区域化的整合发展里发挥带动作用、示范作用。去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提出了五大战略定位,第一个定位就是“要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级湾区”。现在世界竞争就是城市群的竞争,单个城市竞争力不足,比如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搞金融服务,深圳搞高科技,东莞还是搞制造业,广州搞综合服务,大家各自发挥优势,全球的供应链、金融运作都将在这里产生。大湾区城市群的竞争与发展,可以打造为中国城市群竞争的“航空母舰”。

  其次,大湾区的一个功能作用是创新驱动。现在大湾区的合作,我觉得是创新驱动、创新主打。到目前为止,大湾区的创新走在前列,特别是深圳。而香港与深圳的创新合作空间很大,香港有基础研究的优势,深圳有把科技产业化的优势。

  第三,大湾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香港是一个国际服务中心,珠三角在制造业、高科技方面很有实力,二者结合在一起,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就显现出来。
 
  最后,逆全球化下企业还是要“走出去”,大湾区就可以发挥桥头堡作用。比如中国三峡集团公司前几年在巴基斯坦拿了4个水电站项目,为了建设这4个水电站专门在香港成立了一个公司,叫做三峡南亚公司,主要就是为了股权多元化、融资、国际专业服务,这就是大湾区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桥头堡的一个重要功能。<nextpage>

  疫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需做到“四个支持、五个补短板” 

  中评社:欧美经济的大幅滑坡让我们看到,未来香港经济将更加离不开内地。为让疫后经济尽快得以复苏,您认为香港应如何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之中?
 
  王春新:我认为香港要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需要做到“四个支持、五个补短板”。

  “四个支持”:第一,支持国家新一轮开放战略。现在我们要打造参与国际竞争的平台和体系,香港可以在支持国家在新一轮开放战略中发挥一些示范带动作用。

  第二,支持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是高质量发展里面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香港是有自身优势的,比如高等院校、科技研发、生物科技等等,根据它的优势与大湾区结合,与国家来结合,现在内地对香港的基础研究也是非常重视。
  
  第三,支持国家的城市群发展战略。香港要进一步的加快融入大湾区,打通大湾区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各种限制,加快把大湾区发展为一个要素能够比较流动的经济区域。
  第四,不断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内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香港现在已经是内地企业在海外做大的一个融资平台和基地,将来香港可以通过各种办法把一些创新科技企业更多地带到香港来发展。<nextpage> 
 
  “五个补短板”,主要是针对香港目前的一些不足来进行填补。第一,是高科技产业的补短板。香港基础研究做得不错,但是产业化做得不够,所以可以与深圳,甚至是内地其他一些产业化做得比较好的城市进行合作,互补短板。借助补短板,把香港的科技产业发展起来。
 
  第二,是服务业的补短板。CEPA十几年来做得不错,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主要是以商业存在的形式来推动香港跟内地的服务业合作,就是说香港必须在内地某个城市注册一个服务公司才能提供服务,香港本地服务业不能直接提供服务。将来可以在直接的跨境服务方面多做些文章,沿着这个方向去设计,在保证金融安全与各方面稳妥的情况下,一步一步推开。
 
  第三,是优质生活的补短板。现在香港还有居住、退休保障等问题存在,我觉得可以与珠三角一起来合作。比如香港土地比较缺乏,那么能不能在桂山岛填海,然后租给香港?不仅可以提供公共住房,还可以打造一个开发区,主要发展贸易、物流、会展和创科中心。
 
  第四,是基础建设方面的补短板。虽然现在香港到大湾区城市高铁速度很快,但如果说要点对点来讲,消耗的时间还是很长,所以我觉得对基建的把控还可以更进一步。比如香港可以建设东部地下高速铁路,从红磡开始,沿着现在的东铁线一路修到罗湖,可以到深圳、广州甚至是全国去,这个效率可能比西九龙高铁更高。此外,东部地下高速铁路如果可以建成,现有破旧的东铁线就可以拆除,上盖还可以建造大约一二十万套房屋。
  
  第五,是青年创业的补短板。现在香港青年想创业,但是没有平台和空间,可以在珠三角建设一个大面积的香港青年创业基地,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香港青年到那里去,同时也可以令融合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