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台湾统独势力急速变化原因与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2-07-10 00:03:06  


 
  其次,“爱台湾”既是一个价值问题,也是一个事实问题,起码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为事实的问题。纯粹的思想意识、是非对错则与此不同,因为其间往往并不存在什么客观的量化检测手段,往往只能是主观的心理感觉。

  前几年选举,独派出于骗选票的需要,用抗中凝聚人心,以“爱护”的名义喊出“新台湾人”,而统派却仍然持续高喊“两岸统一”,对此,独派认为统派深深地伤害了他们,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选票,这绝不是一般而言的客观效果问题。独派的感觉固然于统派是客观的,但其本身仍然是主观的。统派可以说“两岸统一”口号伤到了“台独”人士的玻璃心,但“台独”人士不能据此断定“两岸统一”的口号,客观上造成伤害的量化数据或效果。假如独派听不进统派的解释澄清,而一些或部分统派支持者也不愿意对方有被伤害的感觉,就可能不会再喊“两岸统一”的口号,乃至同意收回这一口号,但这并不意味着统派已经承认“两岸统一”口号本身就产生了坏的客观效果。由此,台湾社会也就陷入了沉默的螺旋,“统一”的声量也就不象以往那样高亢,至少是大幅度的下降了。

  以上这番道理,民进党执政当局揣着明白装糊涂。但放弃统一立场的统派支持者,自己恐怕未必十分清楚。因此,民进党执政当局一口咬定某种思想观点产生了恶劣的客观效果时,这些支持者也可能以为确是如此。于是,只好默默承认自己的观点错了,尽管其并不知道它究竟犯了什么错,但还是决定去改正它。

  面对这个明显不过的矛盾,“立场”概念也许显得更有说服力。当统派支持者的立场从民族复兴收缩到只剩下台湾时,就会纳闷:为什么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执政当局和社会舆论却认为是错的?也许是自己没有站在台湾的立场想问题的吧?可是,当意识到自己本来就是一心一意为国为民去着想的、为着台湾人民的福祉行动的,那是不是因为主观上想站在正确的立场上,但客观上却站到了错误的立场上去了呢?这是否证明自己,本来想进这个房间,结果却进了另一个房间!此时,从众性心理便油然而生,不论是出于“民族复兴总不会错,但千万不要站到台湾的对立面”的角度,还是出于“随大流更安全”的角度抑或是出于二者的混合,最后就决定顺从或收声。

  六、拔桩:制造羊群效应

  转换跑道的统派支持者,大多都经历过类似的心路历程,因而最终自己改变立场或跳脱统独之斗战场。完成这样一种复杂曲折的心理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开始,几乎人人都想不通,不服气,到后来才渐渐地表示通了服了。年初,台军退役将领于北辰明确宣布退出国民党,此前,有过更多的诸如陈明文、黄健庭等等统派支持者投靠绿营案例。许多学者也对此有过大量的分析,观点大多集中于叛逆者的目的层面:一是蓝营人士贪图官位;二是绿营裂解蓝营等等,鲜少见到从环境、策略层面来解释这一现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