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关注:中韩智者论两国交往成果与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22-08-23 00:05:31  


太和智库主办中韩建交30周年的主题研讨会(来源:太和智库)
 
  前韩国驻华大使辛正承表示,韩与中国建交的主要目标包括,进入中国的庞大市场,得到中国在国际上的支持。30年来,双方在政治和安保领域取得的成果不多。目前部署“萨德”的后遗症、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韩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成为中韩关系的挑战,这些因素导致两国关系活力不足,交流合作上的非对称性增加,民族情绪容易发生冲突。此外,随着中国产业升级,中韩在国际市场上渐成竞争关系,破坏了双方经济合作的动力。未来中韩应在扩大合作的同时,通过增加互访、保持战略沟通,增强政治互信。韩正寻求在地区问题、气候变化、防疫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作用,中韩在这些领域上的合作有扩大的空间。此外,两国知识分子、媒体要加强引导,改变中韩人民对彼此的消极态度。

  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表示,中韩需构建实事求是的双边关系。中韩是彼此重要的经济伙伴,双方有必要通过结构化的贸易关系及稳定的供应链来实现双赢;要扩大青年之间的交流,积极发掘属于青年一代的沟通方式;要承认差异,寻找共同利益,面向未来进行合作。双方应在实现碳中和目标、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打击恐怖主义及防治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寻找建设性的方案。此外,中韩还有必要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事前阻止危机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要在危机发生时迅速进行制度化管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胡继平表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北约试图介入亚洲安全的动向引人关注。北约只不过是美谋求霸权的战略工具。目前,美希望中日、中韩对立,目的在于联合日韩一致对付中国。美除夸大“中国威胁”外,还通过部署“萨德”系统、中程导弹来离间日韩与中国的政治和安全互信。此外,在芯片、供应链方面建立“反华联盟”也是美采取的手段之一。东亚国家特别是韩国应从欧洲危机中吸取教训,绝不应加强地区国家间的对立,而应不断加强政治沟通,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时通过强化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东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韩国同德女子大学教授李东律表示,中韩建交30年以来,双边关系在极短的时间实现了飞跃性发展。发展中韩关系对双方都非常重要,双方动机和动力都非常强烈,但由于中韩关系发展时间较短,基础不牢固的副作用开始显现。特别是2008年以来,美国“重返亚洲”步伐加快,区域内国家间历史、海洋问题同时出现,导致中韩关系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中韩关系的两大基础是经济合作和在朝鲜问题上的协调,而在当前大环境下,中韩经济合作缺乏新动力,朝核问题也未取得新进展。因此,当前两国应打好基础,加强克服困难和管控危机的能力。此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两国媒体、意见领袖、民众应加强相互理解,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困难,而不应扩大分歧和担忧。中韩是“搬不走的邻居”,应找到新的合作点,创造新的合作动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