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近年来东南亚华人华侨“台独化”趋向及遏制策略探析

http://www.CRNTT.com   2023-04-28 16:44:37  


 
  2.“新南向”台生对华裔青年的“政治领航”。近年来,台教育部门在岛内多所大学开设东南亚语言和产业课程,增加面向大中学生的“南向公费留学奖学金”。台资企业及NGO也在推进“新南向人才”培育计划,以工作实习、访学游历乃至宗教义工等方式帮助岛内“学运”骨干进入东南亚地区。而这些“新南向”台生凭藉语言、年龄优势及学缘背景迅速同当地华人华侨青年建立了密切联系。从2017年起,台湾至善文教协会在柬埔寨先后接待数百名港台及马来西亚华侨的青年志愿者,举办了多场“柬埔寨与越南参访活动”及动员当地台资企业给予实习机会。

  另需指出,目前活跃在东南亚的台湾学生还以“借船出海”策略来减少当地政府及侨界的监督管控。具体做法是先获得国际非营利组织的成员身份,进而以跨国别公益计划名义进入相关国家。截至目前,台湾至善基金会以代向台资企业募款为前提条件争取到了“国际计划(PLAN)”组织近百个成员名额〔11〕。而朝邦基金会也藉助日本NGO动员台生、侨青在缅甸乡村共同开展幼童照顾活动。为将这一模式推广开来,台教育主管部门的“青年署”还制定了“新南向国家深度研习计划”,鼓动台湾青年参加国际非营利组织再去东南亚地区进行2个月的深度研习,幷允诺最高可给予15万元(“新台币”)的津贴补助。

  3.侨校台师对“台湾意识”的扩散传播。本世纪初期,台籍教师在东南亚的教学活动及管理流程就被赋予了“台独元素”,六所东南亚侨校先后被从“侨委”剥离出来改由台外事机构统管负责,在名称上也从早先的台北学校变成了“台湾学校”后又演化为“台湾书院”。受此影响,台籍教师在各类侨校中的身份意识和行为表现逐渐异化,更多地扮演着“文化台独”卫道士和“务实侨教”执行者的角色。他们在教学内容上公开把闽南方言提到与华语教学的同等位置,在教材使用上主要采用“认识台湾”系列文化教材。而且有别于过去的以文字学习为主的教学方针,重点突出“台湾记事”(上下册)、“战后台湾史记(共四册)”、“台湾史学五十年”与漫画台湾史为依托的历史教学,幷开始结合东南亚当地风土民情及人文生活来对比介绍台湾文化。

  而民进党当局为改变“新南向”变“新难向”的政策窘境,甚至驱使台籍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反中去中”的仇恨教育,对东南亚华人华侨子女的文化渗透和思想诱导已无所不用其极。2020年5月,经台湾方面MOE计划进入新加坡华侨幼稚园的台籍教师在教学中,公然讲授《口罩下的微笑》、《《蕃薯村总动员》等反华绘本,以“染疫的大野狼”、“武汉肺炎”来抹黑中国大陆。此后虽在新加坡教育部门的干涉下有所收敛,但仍有部分台籍教师转用“Hello Bonnie国际亲子台”、多元学习坊等网络平台讲授相关内容。

  (三)“台独”政客的策反拉拢

  目前来看,民进党新潮流系居中调度,民进党青年军前台运作的政策轨迹初见端倪,幷在鼓动海外华人华侨参与“反华”组织、制造地区紧张乃至配合颜色革命上屡有表现,从而给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社会稳定及中国周边安全带来了消极影响。

  这其中,尤以民进党的中生代“立委”急于拓展海外华侨资源为己所用。他们一方面鼓动岛内分裂势力大举南下,力图改变新加坡、菲律宾及印尼等国侨界“蓝多绿少”局面;另一方面则对越南、柬埔寨及缅甸等中南半岛国家兴趣盎然,希望以当地华人华侨为排头兵参与社会运动,进而把所谓的“台湾民主经验”复制嫁接到此类国家。而岛内的“太阳花学运”分子及民进党附庸人物也侧身其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东南亚华人社会的社群生活及参政活动之中。

  2019年4月,民进党“立委”余宛如参照模仿美国的“American Corner公民外交图书馆计划”,指使“台湾数字外交协会”在东南亚国家成立类似组织。此后,经过与郭家佑等“绿营”小将的磋商研究,她选择越南作为该计划的首发地幷拟在胡志明市建立一个结合繁体中文教室、展览活动及留学咨询的复合式空间场所。同年11月7日,余宛如主持召开“Taiwan Corner公民外交咖啡馆推广计划”记者会幷就目的、成员及营运时间做出说明。此外,她还表态要在台“外交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继续在东南亚国家寻觅下一个活动据点。

  三、东南亚华人华侨被“台独”势力渗透的政治嬗变

  就整体而言,“台独”势力尚未对东南亚华人华侨造成颠覆性的观念解构和行为错位。但这不排除在局部地区、部分人群及特殊时期当地侨界出现“亲台远陆”乃至“绿化”的现实可能,更不能囿于“海外台独”运动的既有模式而得出东南亚华侨华人对分裂言行有“群体免疫”的形势判断。现实的情况是,当前这一海外“反独促统”的群众基础的确出现了外压增大、内劲不足的消极局面,幷给国家统一进程乃至周边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东南亚华人华侨的“台独”群体完成世代交替

  相对来说,东南亚华人华侨的“台独”分子有别于“日本系台独”、“美国系台独”成规模、公开化且制度性的群体风格,而是在参与主体、具体行为及目标选择上呈现出区域性、阶段性等鲜明特征,而这又在三类新兴人群上反映较为明显:

  1.“东南亚化”华人青年。伴随着老一代东南亚华人华侨的凋零老去,新成长起来的华人后代的“再中国化”进程明显滞后于“东南亚化”改造,他们的家乡意识和祖国观念相对淡漠,对台海情势及中国崛起的看法也带有强烈的本土色彩和自我中心意识。近年来东南亚地区频繁爆发的反政府运动就集中暴露出该群体对大陆“近而不亲”却对港台“美丽想象”的态度取向。他们不仅在着装风格、手势动作乃至抗争装备上和“太阳花学运”、香港“反修例”如出一辙,甚至在游行中还打出“台独”旗帜、呼喊“反华”标语。而在2020年末被当地华人所曝光的一份台湾“法务调查局”文件显示,仅在泰国就有2000余名华裔青年听从岛内分裂势力的遥控指挥,幷接受了推翻巴育政权、破坏中泰关系的具体任务。此外,庄汉文(泰文名:塔纳通,泰国第三大党“未来前进党”党魁)等华裔精英也开始与“台独”、“港独”等分裂势力沆瀣一气,频频打出“反华”牌幷对中国的“一国两制”大放厥词。

  2.留台返国侨生群体。近年来,受“新南向政策”吸引赴台的海外留学生也暴露出了“亲台反陆”迹象,而越南、缅甸及柬埔寨等中南半岛欠发达国家“侨生”要比马来西亚、菲律宾同类人员表现得更为明显。以越南为例,该国在台留学生在2013年仅3641人,2019年已达12983人〔12〕,而这其中的华侨华人子弟大多都成为了“亲台一族”。越南民间组织“Taiwan Diary”创办人杜海勇在2015年就读台湾交通大学之前“分不清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差别”,但毕业后却感念“台湾对我有恩,所以我很感谢,也觉得自己该饮水思源”,开始与岛内的“泛绿”团体频繁接触幷在胡志明市举办讲座,大肆鼓吹“台湾有言论自由,民主制度,这是(两岸)最明显的差异”、“台湾的优点是生活品质更高,更安全,半夜出门不用怕”〔13〕等言论。类似这样的东南亚留台校友逐渐成为岛内的“外交经济重要资源”,幷在“海外华侨团体辅导办法”、“海外华侨团体联系登记要点”下得到扶植〔14〕,经常就东南亚政策和海外侨情向台湾方面提供信息。

  3.“新住民”及关联人群。目前常年定居于岛内的“新住民”已超过陆配群体成为岛内“第五大族群”,受其影响的东南亚关联人群超过百万之数。而活跃于岛内政治舞台的“新住民”人物多为东南亚华侨后代幷多为“泛绿”阵营所招揽使用,被视为带领台湾与东南亚密切合作的“不二人选”〔15〕。2019年马来西亚华裔罗美玲当选为民进党“不分区立委”,而民进党第三届“新住民事务委员会”中的14位代表也多为印尼、泰国、缅甸等国的华侨后代。受她们影响的东南亚华侨华人对“台湾主体意识”颇为认同。越南“五一三排华”运动中,返乡“新住民”及子女面对“是不是中国人”的质问时,均给出“是台湾来的”回应〔16〕。

  (二)东南亚华人华侨的“台独”组织公开串联活动

  长期以来,“世台会”、“台湾独立联盟”等“海外台独”组织很少在东南亚国家发展下线组织和附属机构。但近年来,泰国、缅甸等地频频出现以岛内“泛绿”阵营为后盾,由“港独”分子遥控指挥,以当地华人为政治桩脚的“反中”活动,进而演变出若干个公开化、跨区域及暴力性的东南亚“台独”政治团体。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三,其一是支撑东南亚华人华侨“反独”意志的“中华民国”历史情结在“绿强蓝弱”下挫败破灭。2020年1月韩国瑜被罢免高雄市长就让“代表东南亚一群看不下去,这几天心情都不好”的当地华侨哀叹“代表中华文化的明君受到这样的对待”〔17〕;其二是东南亚侨社、侨教及侨媒因人员老化,资金匮乏及话语陈旧而难以抵挡台湾“1450”网军的污名宣传,进而让民进党当局“扶持台侨,拉拢老侨及孤立新侨”等分化策略屡屡得手;其三是东南亚华人社团希望打破“经济强势,政治弱势”怪圈来谋得族群平等及权力份额,但苦恼于政治训练的不足及外来支持的稀缺,这就给予“泛绿”阵营输出“台湾经验”的可乘之机。

  近年来频频亮相的“奶茶联盟”就是一个活跃于台湾、香港、泰国及缅甸多个国家及地区,杂糅“反中”、“台独”及“港独”多方诉求,幷以华人社会为策源地的政治团体。它发端于2020年4月的“中泰网友骂战”,此后,泰国“反中”华人开始勾结“台独”及“港独”势力,以所谓“奶茶文化”为符号组建了网络水军团体“奶茶联盟”(Milk Tea Alliance)。

  该组织成立后,其成员及关联组织大肆串联于东南亚华人的网络社群。2020年7月,泰国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暴乱,“奶茶联盟”迅速以“Stand With Thailand”口号声援幷提出“反中”诉求,“希望属于‘奶茶联盟’各国的活动人士能向世界证明,向‘独裁政权’叩头绝不能是出路”。此后,岛内“泛绿”阵营亲自上台指导“奶茶联盟”的颠覆活动。“台湾推动泰国民主联盟”开始以“佛光普照心南向”名义来煽动当地华人青年参与“颜色革命”,而台湾大学学生会也设立了东南亚主题系列讲座,邀请华裔社运人士Jannew以“恐怖的政治”为主题分享泰国暴乱经验。

  2021年初,“奶茶联盟”开始从虚拟网络走进现实政治生活,活动区域也从泰国向缅甸、越南及马来西亚扩展渗透。同年3月,一个认证为“缅甸人权网络(BHRN)创始人兼执行主任”的推特账号发出威胁,称若有一个平民伤亡,就会有一间中国工厂“化为灰烬”,幷在其推文上附加标签:Milk Tea Alliance(奶茶联盟)。而另一个名为“缅甸奶茶联盟”的推特账号则直接用中文把“反共”写入自我简介。7月,缅甸华裔女子邓家希在街头抗议中遭枪击身亡,由此导致大量缅甸华侨走上街头抗议军政府。而“奶茶联盟”则趁此蛊惑煽动当地华人破坏中缅两国油气管道以示报复。上述情况的发生,让西方媒体也承认,“奶茶联盟”在这些人口中已经成了“反华”象征。

  (三)东南亚华人华侨的“台独”活动走向偏激极端

  当前,在“反华”势力及“台独”、“港独”分子的策应教唆下,部分华人华侨开始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动态性及即时性来散播“台独”言论及“反中”信息,包裹在“软、萌、新、幼”等戏谑外衣下的“统独”意识形态对立及两岸社会制度比拼是无处不在的。其海量化和碎片化的常规形态虽不像早期“海外台独”运动的宣言书、小册子具有文本特征,但在信息流通性及受众互动性则更胜一筹,且更容易规避传统侨界的控制监管。

  2018年一款《逆统战:致地与海的革命者》中文桌面游戏宣传片在境外广为宣传。它以虚构的中国近代史为背景,讲述“红军”在“统一战线”下占领中华,成立全新的巨型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但随后因不再容许属邦自治引发了“七十年战争”。玩家可以扮演不同的势力幷组成“反共阵营”来对抗“红军”。由于这家游戏公司具有明显的分裂国家倾向且具有“台独”背景,后遭大陆网友的坚决抵制而濒临破产。但事后发现,缺乏革命史观的港台学生与东南亚华裔青年却对此游戏异常热衷,后继开发的900万“新台币”启动资金主要来自于他们的点击流量。而且在这些玩家的推荐热议下,《逆统战:致地与海的革命者》还流行到日本及北美等地幷成为海外华人青年的热门游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