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中国推动全人类和解式现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4-23 00:10:36  


 
  三、中国“现代化”反思孙中山的“迎头赶上”

  中国大陆的现代化取得巨大的成就,在台湾就有若干精英之士,很自然地就将之与孙中山的“实业计划”相比:从量的方面看,其中“实业计划”有关建立全国铁公路系统,共计约二十万公里的铁路及100万公里的公路⑤。事实上,2007年底时铁路达到7.80万公里,而公路的总里程为358.37万公里。⑥2020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14.6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3.8万公里;⑦到2020年公路5,198,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为161,000公里⑧。从质的层面看,由于科技发展层次不同,其实无从比较。重点在于,以今日的眼光来看,孙中山无疑是同一时代中,能从全局规划中国全面“现代化”之第一个人,这是十分了不起的前瞻眼光。蒋梦麟称“孙中山先生是中国第一位有过现代科学训练的政治家。他的科学知识和精确的计算实在惊人。……因为他的眼光和计划超越了他的时代,许多与他同时代的人常常觉得他的计划不切实际”。⑨然而,“不切实际”的评价,对当年的中国人而言,主要是源自于民族自卑,而中山先生认为之中国人“知易行难”的认知有错,并着心理建设乙书以破心魔。然而真实的情况,还恰恰是“知易行难”(空想容易,实践不易):首先掌权者的想法,他人难以相随,于是实施的具体步骤无法落实。其次是天价的资金,如何筹措?其三是外国的资产阶级及其政客有可能协助中国而不企图控制中国吗?其四是外国政府、政客会安心让中国发展吗?对比中国共产党建政之后的探索,可以发现每一步都是无比艰巨的挑战。

  简言之,没有具体的“计划”,一切只是理想、空想;有了具体的“计划”,没有“独立自主”的国家,所有的“计划”依旧是空中楼阁、巷议清谈;没有强而有力、长期规划又能贯彻执行的政权,国家现代化也只是海市蜃楼、纸上谈兵的计划而已;没有自己国家的工业支撑、科技支撑,国家建设也只能借助于先进,受尽剥削,任人宰割,永远处于跟跑者的地位,永远只会是先进国家的“打工仔”而已,这不应该是中国现代化的国家目标。

  总之,中山先生基本是西医治病的思路,对中国的病弱,开出了许多药方(建国方略),但中国的关键是体质不和(农业文明不符合工业时代;农业为基础的朝廷统治亦不符工业经济的国家治理;农业经济的生产方式也不符合工业生产方式),立足在当今中国大陆现代化成功的基础上,赞扬孙中山恰恰是对中国国民党对孙中山“实业计划”无法实践的讽刺。

  其次中山先生“实业计划”即令如其所愿,国际(其实就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应允参与中国的发展,则到了上世纪廿、卅年代西方遭受经济大衰退时代,中国必然无法脱离陷入中低等收入陷阱之苦。中山先生把西方人想得太好了,把国际政治想得太简单了,并没有,或不愿意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直接交给日本,而中国无力反对,以至全国暴发“五四”运动”的事实。在中国的现代化的道路上,若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丑恶和阴谋及它们对中国的傲慢和鄙视有充分估计,结果必然失败。西方人都知道而且十分警惕,也必然牢记“让东方的巨狮沉睡,一旦清醒,世界必定为之震动”的警语,这便是“黄祸”、“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舆论市场的根源。而中国人是到了2021年3月,才直面怒斥邪恶的美国霸权主义国家。⑩

  其三、当年的中国也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没有自己的政权,没有高级领导,也没有高中级管理人才,连识字的劳工都缺。“实业计划”放在当年大家认为“不切实际”,诚非虚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