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张五岳:陈云林访台是两岸关系里程碑 | |
http://www.CRNTT.com 2008-12-06 00:29:45 |
北京需要用心思考的几个问题 为此,我认为,北京方面需要用心思考的问题至少有这样几个: 第一,思考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或者在和平统一前,怎么客观地看待、处理、对待台湾的“中华民国”问题。这个问题未必现在要得到完全的解决,但是这个问题必须要去面对。我认为,大陆如果要让两岸关系走向进一步比较属于正常的发展,可能它就不单纯是一个所谓的互不否认,而是如何可以让这个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我认为这是北京第一个要去思考的。 第二,北京方面可能要用心思考,在两岸关系走向一片的缓和当中,两岸经贸的进展当中,面对台湾民众所期待的,像两岸能不能在外交上开创一个和谐的空间?这个问题能不能在短期和可预见的将来,能够逐步的落实跟体现?我觉得,今年11月的APEC已经有了好的开始,也期望明年5月的WHA,能有好的结果。 第三,除了两岸定位与外交外,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是,两岸政治关系缓和了,两岸经贸重大的进展了,协议的问题也落实了,两岸关系由一个高危期变成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了,台湾民众比较关注的“国防”上的导弹的问题,北京方面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是不是也能够更有智慧地采取一些必要的新思维跟新作为,来跟台海的政治上的和平氛围,以及跟台海的经贸的重大的进展相适应? 要北京在短期内全部裁撤飞弹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北京方面也考量到,两岸关系已经由形势严峻变成是一个和平机遇的,而且由一个所谓的变成历史性的双向三通的新的里程碑,多数台湾民众对这个问题,是有疑虑或者不解的。我相信,北京方面有智慧来处理这个问题:就算不是全然裁撤,但至少应该维持一个冻结不再增长,或部分的作一些裁撤或调整的作为。这是北京方面在总体的有利的缓和当中,未来可能要处理的问题。 马政府开放政策背后的隐忧 就国民党来看,很清楚,马政府在520之后,采取的一个说法是让两岸机会、机遇极大化,来作为威胁极小化的要件。马政府希望藉由两岸政治关系的缓和、两岸经贸的开展、两岸协议的签署、两会制度化的沟通,能够创造出台海的和平,增进两岸人民的权益。对此,台湾民众应该是肯定的。但是我觉得,“马总统”也有一些隐忧: 隐忧之一,就是大家也在看,有没有伴随着两岸两会制度化的沟通、两会的进展、两岸的互动,对台湾民众所关心的像导弹问题、“外交空间”的问题,能否在未来一段时间取得一些比较让台湾民众感受到的进展。 两岸“外交”的问题,重点不是双边邦交关系的问题。双边的所谓正式“外交”关系这个部分,我觉得反而比较容易,影响反而可能比较小。那些台湾尚未能参与的多边的国际卫生、经贸组织,台湾能不能因应两岸关系更新的这个思维而能够取得比较好的进展,包括像WHA观察员与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隐忧之二,两岸政治缓和了,经济也积极进展了,人民权益也增进了,但如果“马总统”的两岸新的和解观不能够在短期内或者可见的将来,换来两岸“外交”空间相适应的进展,也不能够让两岸的军事对立氛围有一些新的作为,在野党对他的挑战,可能就会变得很大。 隐忧之三,经济没有特效药和万灵丹,如何在短期内让多数民众找回信心,以时间换取空间,是一大挑战。 “马总统”的两岸经贸开放政策,虽然备受肯定,但是两岸经贸有几个特色值得注意:第一,经济问题并不全然操之在己,不是台湾片面之力就可以达到,要达到互惠双赢,需要大家共同的作为。第二,所有经济问题,大部分都没有特效药,也没有万灵丹,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摆在眼前的挑战是,全球性的金融海啸是巨大的,而台湾民众是不耐久候的。因此,如何让台湾多数的民众,在短期感受到或找到信心,让台湾民众从两岸经贸互动上实质上感受到好处,“马总统”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换取空间,争取到更多的选民的支持。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马政府现在的开放政策,对往返两岸的民众是有利的:周末包机变成平日包机后,每周有108个班次,那么一年大概有100万人次可以受惠。这对两岸的航空业者有好处,对两岸的海运业者有好处,对两岸的运输贸易业者跟周边产业业者,乃至于商港、空港都有利,这是事实。 但是这些利益,未必代表多数台湾民众一定实质的感受得到。比如说,在台湾2300万民众中,还有60%的民众还没有去过大陆,这些人未必直接感受到两岸开放的好处。因此,如何让民众直接或间接感受到政策开放的好处,是马政府的一项挑战;如果民众感受不到实质的好处,可能就会造成所谓政策的反扑,也会让在野的民进党找到反对的理由,造成马政府未来在推动两岸开放政策时更大的困境。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