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媒:中国政改的“时间窗口”已打开

http://www.CRNTT.com   2008-12-30 17:21:54  


 
  笔者说政治改革的“时间窗口”已打开,也与国际形势的变化紧密相连。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均向内看,把内政视为当务之急。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巨大阴影已让政府无心、无力对外进行过多干预,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保持较稳定的关系,将是未来两年的外交大势。同时,人们也从正在发生的美国“变革”中得到启示,经济复兴总是与政治变革环环相扣。

  从中国的现状看,增强信心、共克时艰的呼声不断。如果将政治改革作为“信心”的有机部分,加上不断出台的经济政策,不仅会促成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而且会在经济水平上迈上新台阶,更会在政治文明上强力作为,全面完成继辛亥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的第三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走出经济困局,让大众对未来产生信心,必须在政治体制和运行方式上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创新,仅从舆论上呼吁“万众一心”是不够的。

           政改的关键部位已经显露

  中国的政治改革是一项宏大的渐进工程,其复杂程度或许会超过经济改革。但是政治改革的关键部位已经显露,如同著名学者吴敬琏所言,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症结在于政府自身。

  政治改革的第一个关键部位也许是政府的权力转移,从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转变成专注于提供公共服务的有限政府。有经济学家推算,政府收藏了GDP三分之一的财富,或者是国民生产净值的40%,因此在过去十年,中国经济明显转向政府这边,甚至出现了“国进民退”、“新国有化”等开倒车的现象。上世纪90年代初政府官员“下海”成潮,现在是人人都想当官,以致出现40个教授争一个处长位置、5000人争一个公务员职位的现象,同时抑制着专业人士的成就感和进取欲望。

  政府因掌握的钱多,干预经济的能力很强,也便出现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和权力寻租,其结果是不仅出现了“腐败窝案”、“卖官买官”等新品种,而且提高了经济成本,租金总量占GDP的比重达到20%-30%之间,这反过来给国内外企业增加了负担,不利于企业成长和吸引投资。政府涉足经济,还会出现官员拿公权与民争利的情况,甚至引发“群体事件”。

  政治改革的第二个关键部位是下决心建立严密的监督体系。不仅要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完善问责制、官员收入公开制,还要增加民间力量的监督,或者让体制内的部分机构演化成公共监督机构。比如媒体,可以从产业和文化软实力承载者的角度去重新定位,改变管理方式,使其成为更有效的监督“公器”。中国媒体已在揭露“周老虎”、“毒奶粉”、“矿难瞒报”、“封口费”等方面表现出较专业的监督职守,那么何不放手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上承担更多责任。

  政治改革的第三个关键部位是以加快法治建设,通过完备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在各种权利主体之间实现公正,规范政府的行为,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大踏步向法治化迈进,社会就有了秩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有了坚实的基础。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