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深度揭底:美国五大投行盛衰记

http://www.CRNTT.com   2009-01-09 11:34:50  


 
   
  
  (4) 
   
  2008年3月17日之前的那一周挺有意思。贝尔斯登在这周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和破产的谣言苦苦搏斗。股价在星期五的开盘的时候直接腰斩,由60块跌至30块,交易量暴涨到平时的几倍。和一年半以前每股170多块的高位相比,如果这时候冲进去,怎么看也是捡便宜。很多人终于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在30块这个价位上放手一搏,下了很大的赌注。 
   
  毕竟自从2001-02年科技股泡沫破灭以来,过去的这些年股市房市并驾齐驱的大踏步增长,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像样的大公司倒闭了。贝尔斯登是谁?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之一,那哪能是白给的啊。每年那么多的MBA毕业,念叨的最多的不就是去投行工作么。到如今,突然跟你说这五大之一要破产了,搁谁,都得嘀咕嘀咕,这,可能么?忽悠我们呢吧? 
   
  在美国念一个MBA不容易,一般是两年全时上课,学杂费生活费加在一起应该没有十万是下不来的。MBA很少有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直接去读的,因为身上还都背着本科的学生贷款一大堆,没钱。一般都是工作个两三年,攒了些经验,让自己看起来不是白纸一张,再去申请。所以念完课业繁重的MBA,找到一个理想的工资丰厚的职业,赶紧早日还上欠的一屁股债,是头等大事。读完MBA进投行,这是一条千万人走过无数次屡试不爽的道路,起薪一般都在十万以上,名校的更多,外加几万的签字红包,一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华尔街过去五年的荣景造就了很多神话,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大概是年底分红。分红的方式可以是全一次性的给现金,也可以是一部分现金加上一部分公司自己的股票期权,作价低于市面实际股价很多,作为以后套利的激励方式。直接一次性发放现金有一个当时多交税的问题。每半个月一次的工资单,公司自动帮你扣掉了应缴给联邦的税钱,再扣掉州税,如果你住在纽约市,那么对不起了,再交市税。这三样走过一遭了,再往下扣社会安全税,一般是工资的6.5%,然后是健保费。 
   
  这些苛捐杂税全扣完了,才是自己该扣的,比如退休账户(401k),医疗保险,等等。一个十万年薪的工作,每一张这样的工资单这样七扣八扣下来,拿到手的净收入大概就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二。可是,税率随着收入的增加也是上涨的,一般的算法是会根据税前的毛收入乘以24,得到年收入,然后根据年收入在哪个档,就适用那一档的相应税率。对于一次性发给一大笔红利的这样一张工资单来说,拿到手以后,往往只剩下了一半,甚至还不到。当然,多交的部分,第二年四月份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时候还可以要回来,不过这样一来,对于习惯了精打细算的我们来说,等于白白损失了多交部分几个月应产生的银行利息,不是吗? 
   
  给公司股权作为红利的好处,一是激励我们这样的被剥削阶级的主人翁意识,看看,公司越好,大家才能越好,对吧?二是这样一来实际上起到了留住人才的效果,降低了跳槽的流动性,因为股权的套现需要时间,可长可短,但是一般不会在让你在拿到的第二天,就能欢天喜地的去套现然后走人。其实在那些繁荣昌盛的好日子里,这样说也不大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没有什么能真正阻挡住人跳槽的,就算是采取发放现金的分红形式,新的公司也会为了挖到想要的人,欣然同意补偿你年底前还没拿到分红就跳槽的个人损失,这是这个行业的现状。年景越好,人员的流动性跳槽率其实也就越高。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挡不住啊。 
   
  拿2007年底举例子,因为2007年对很多金融公司来说,都是发放红利登峰造极的一年。五大投行年终发放的奖金总额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80亿美元,相比2006年,总量多了20亿。这些钱如果除以总雇员人数,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的也有20万。财大气粗的高盛首当其冲,380亿里面它一家独占了180亿。由于这一年当中它家雇员总数由前一年的两万六千多增加到了两万九千多,所以平均数反而比2006年有所下降,大约是60万多一点。 
   
  报纸上,电视里,大家莫不怀着复杂的心情热烈的讨论著这个数字。我在高盛的朋友,忽然收到很多亲朋好友的来电,热情寒暄之余不免最终要拐到这个话题上。好比御赐同进士还乡,平常不大走动的街坊邻居忽然摩肩接踵的来串门儿敲锣打鼓一番似的,搞得他还要和不明就里的群众们解释一番,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差别。其实有哪一家公司不是给高管发的奖金占去了绝大部分呢?高盛的CEO一年拿到的分红总在五六千万之间,公司里顶级交易员几千万是很常见的事,所以说,那个平均每人60多万的传言,被炒的热闹非常,连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内都恨不得家喻户晓,其实对于这些大投行里工作的普通中级雇员来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如果说基本年薪十几万到二十万的话,奖金能达到100%的年薪,就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2002年大环境无比恶劣的时候,和现在08年的情况一样,普通行业的人们能保住饭碗,就已经很知足者常乐了。那时候有的基金的高级雇员,年终拿到了五万奖金,觉得是对他工作表现的轻视,对个人的侮辱。难怪,谁让他和以前享尽荣华富贵的时候比来着。年底拿到手的钱忽然少了两个零,虞兮虞兮奈若何。 
   
  其实吧,想想别的行业,有哪个行业是像金融业这样,风水轮流转,好的时候因为特别志得意满,所以差的时候才会觉得身世不公,悲愤莫名。全美平均家庭收入最高的州,是与纽约比邻的新泽西州,大概是5万一年。很多行业的劳动者,付出的时间精力,并不比金融业从业人员少多少,可是一年到头没有分红且不说,到手的收入可能连人家额一个零头也没有。按照我们从小受到的谆谆教导,各行各业只有社会分工不同,并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哦对了,那是唯物主义者的劳动价值观,大概不太适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里所谓的美国梦之一,就是金钱至上,能挣到大钱的人就是成功者,就是整个社会的行为楷模,根本不用老师在课堂上像树立张海迪雷锋那样,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这里长大的人们,深厚的向钱看的意识都是从骨子里向外发散的,好比当年的北京国安,只要联赛里遇见了上海,“打申花不用动员”。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2007年高盛年底分发的红包差不多是其他四家加起来的总和了,这和这一年中股票的表现以及盈利的水平,倒是很符合的。只能说有人不应该发那么多,但是绝对不应该是高盛。坊间传闻分析,贝尔斯登悍然年底逆市而上,照旧派发不逊往年的红包,其实是管理层心里清楚,这是最后一年,能多分点儿是点儿。看看这一年的股价,美林和贝尔斯登损失了百分之三四十,忠实的反映了盈利的程度。以盈利来衡量,这一年以高盛的大获全胜和其他几家的灰头土脸而告终。高盛发的180亿,甚至比当时贝尔斯登的110亿市值还多许多,也就是说,如果高盛用这部分去买贝尔斯登,是可以办到的。 
   
  现在回头再看,幸亏高盛没买。贝尔斯登祸起萧墙之内,它最后的命运,从这一年之中发生的几件大事就已经能影影绰绰的看出端倪来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