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台政大校长:两岸大开放要预作准备

http://www.CRNTT.com   2009-01-13 00:15:26  


 
    给台湾中小企业的三个建议

  我想给台湾的中小企业三个建议,就是在这样的转型中间,创新是关键。如果大家同意我的前提推论的话,有三种创新的类型是值得大家去努力的:

  第一类创新是改善型创新,而不是一个基础型创新。不是去发现基因、改造基因,然后去做一个伟大的药。那种基础型的创新我觉得短时间会停下来,但是改善型创新我觉得应该是要去努力的。

  第二种创新是生活型的创新。就是当我们重新回到区域经济以后,我们可能不会再有大幅度的消费,但是我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品质改善的动力,一定是存在的。所以,如果你能够在生活上有小的改善,对大家来讲其实更幸福。

  第三个创新就是在地型的创新。在地型的创新就是把我们居住的环境当作一个社区,在这个小的社区面,可以是一个小的创新系统。过去日本和台湾推动“社区总体营造”,现在很多地方在推区域型的观光文化,或者是生产产业的重新链接,这样的创新在未来的十年面,可能会成为主轴。

  这些方面对中小企业来讲是有机会的,比较容易去实现。从另外一个观点来看,今天的环境是他们所处的位置,要比以前好一点。以前他们要与大企业比赛,是太辛苦了。但是回到这样的立足点,十个人、二十个人就可以做很多事了。这是我粗浅的观察。

  中评访问团: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您觉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对马政府提出的“在任内签署两岸和平协议”的主张,以及发展两岸教育学术交流的相关政策,您有什么样的建言?

  吴思华:我想,不管从经济、文化或学术哪一个层面来看,任何一个地区的相互交流,都是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的。这已经成为大家的一个基本共识。所以从2008年5月到现在的这段时间,两岸交流得越来越频繁。

  我2008年9月份到厦门大学参加两岸大学校长会议,且定下来两年后由政大举办下一届两岸大学校长会议。我相信这一类的交流,一定会使两岸的学术交流有更大的突破。

  但是在实务的推动上面,有几件事情是我们一定要面对的。第一是在交流的过程中间,必须能够重新建立一个彼此之间得以互信的共同标准。两岸大学会有更多的交流,但是实际的交流开始后,就会有各种的认证问题出现。比如说学分的认证、学历的认证、教学的认证。如果我们要让交流更顺畅,我们就必须让大家共同信赖的认证系统,能够建立起来。

  我在厦门大学的时候,也跟他们分享说,如果看欧盟的经验,教育问题最后是靠教育机构自己去解决,而不是靠政府部门强力推动或者是强迫推动,承认这个,不承认那个。欧盟最后的经验,就是大学的群体,由大学自己相互谈。如果相互承认,专业的基础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如果我们是在这个层次上讨论的话,大家会进一步,因为大家会互相要求或者互相学习。

  欧盟现在开始规范什么叫做“一学分”,就是修一学分到底代表什么。欧盟最近有一个文件就是说,修一学分就是要上满十八小时的课,同时学生每周有两小时以上的课外自习,这才叫做一学分。所以我跟同学说,不要以为来上课就可以了,如果你们在家里不读书,根本没有去准备的话,从欧盟的观点看根本就不成为一学分。因为你没有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就是说,专业的问题,应该用专业的系统来相互学习,来订立一个共同的规范。这样我们就会在每一个领域建立专业的标准,经过大家的互相激荡以后,一定会不断进步。从长期交流的角度来说,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