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中国战舰护航: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http://www.CRNTT.com   2009-01-14 10:45:59  


中华“神盾”参与护航,展示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的责任。
  中评社香港1月14日电讯/华盛顿中国论坛社社长陈有为今天发表文章“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认为中国护航舰队的“远航活动可以说是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包含着更为深层的战略考虑因素。”文章内容如下:
 
  由两艘驱逐舰和一艘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护航舰队,在亚丁湾和达索马里海域首次承担国际护航义务。这一行动象征着中国海军的战略调整,第一次从近海走向远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自古以来是亚洲商旅船队通向阿拉伯世界与欧洲大陆的必经航道。现在每年有5万余艘各国商船,其中包括每天约四、五艘中国商船,航行于印度洋上。 

  由于内战频繁造成无政府状态,近年来索马里海盗活动日益猖獗,对这个海域的国际航运造成极大危害。已有不少外国与中国商船遭到索马里海盗的掳掠勒索。 

  中国政府出动军舰前往护航是完全必要的。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需的大量燃料与金属矿藏资源,以及对中东与欧洲地区出口的大量商品,必须借助于这一航线。如果不能保证航道安全畅通,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家利益必然会遭受致命的伤害。 

            海军力量还需要加强

  以更远的眼光来看,中国这次远航活动可以说是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包含着更为深层的战略考虑因素。它表明,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中国需要动用军事力量在远洋航道上保障安全与利益。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部署一向以本土与近海防卫为主。尽管综合国力与军事力量有了很大增强,但过去中国军事建设与军事战略一直是以制止台湾分裂与防止外来干预为重点,以加强空中打击力量为主要手段,而未及致力于建设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力量。 

  与国防需要相比,中国海军力量还须大大加强。由于航母是一个大国整体军力与综合国力的象征,中国至今没有一艘航母,表明它在远洋军力方面与其他大国还有很大差距。当年赫鲁晓夫说,航母不过是导弹的靶子,中国今天也已拥有某种“打靶”的手段。但即使在军事力量与军事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航母幷非仅仅是摆设,仍然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与战斗力,是衡量大国军事力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太平洋与印度洋地区,中美俄日印五个大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合作又制约的微妙关系,其中印度的地位比中国较为有利。

  现在西方有一种说法,认为将来能够挑战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新兴大国只有中国。人们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将来能够在经济与国力上与中国较劲的新兴大国只有印度。印度与中国是正在迅速崛起的两个亚洲大国。从人口、资源与发展潜力上看,能够在今后二、三十年或更长时间内超越美国经济的大国,唯有中印两国。因此,中印两国的未来走向及其相互关系,很值得人们关注。

           从近海伸展到远洋

  早在五百年前,中国曾是世界航海大国。明朝派遣郑和率领庞大船队远航至印度洋与阿拉伯海。但是此行只是对亚非国家的友好访问,最后只在当地留下了神话般的传说。 

  近年来,中国在缅甸修建码头和连接云南的输油管道,在巴基斯坦修建瓜达尔深水港,目的是要使中国从伊朗与阿拉伯国家购买的大量石油,由陆上运往中国。总的来说,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远不如印度。长远来看,中印两国在这一地区的博弈孕育着可能发生利益摩擦的风险。 

  美国海洋学家马汉早在19世纪末就力主大国必须拥有强大舰队,建立海外基地与殖民地,以确保贸易、财富与安全。他的主张成为大英帝国与美国建立海上霸权的圭臬。如果把马汉理论中的殖民色彩与帝国主义成分抽去,应该说,他的理论也适用于21世纪今天的任何大国。 

  由于台湾海峡紧张局势得到了缓解,至少在今后四到八年之内,台海两岸不至于发生冲突。这就为中国提供了全面建设强大海上力量的空间。中国将来建立一支远洋舰队,把海军力量从近海伸展到远洋蓝海,是符合情理的事情。

  但是,有的西方舆论却利用中国出动军舰远洋护航之举,声称“北京航海实力的不断扩张,使美日印澳等国感到烦恼”。为什么西方强权进行海上扩张,对亚非两大洲实行殖民掠夺几个世纪毫无自责,而中国海军维护本国合法权益的行动却触痛了他们的神经?难道这种怀疑和指责,就能阻挡中国建设远洋海军的步伐吗?

  (来源: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