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民族主义再解码

http://www.CRNTT.com   2009-01-19 09:44:20  


 
  “第一级”被应用于在北京居住的外国人,他们的反战声音局限在纯外交层面,和中国官方几乎一致,因此,被准许游行到美国驻华大使馆——这是1999 年美国使馆被冲击以来,这条示威路线首次被批准。“第二级”被应用于学生团体,他们原来要求在美国使馆门前示威,被拒,不过得以在校园内进行小规模游行,也算意思意思,这已是5年来的异数。“第三级”被应用于似乎应该是最爱国的新左派学者。这个新左示威原也被批准,但后来因为出现重重障碍而取消了。

  由此可见,表面上最爱国的一群,却成了官方处理民族主义“亲疏有别”的受害人。这也许因为他们对政府而言最难控制,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国家其它政策也有同样兴趣,不像一般大学生、中学生,只看重民族主义的表面宣泄,可以通过书记、读书会、评核报告“晓以大义”加以疏导;更不像无根的外国人,真的只看重外交姿态。不过,说这些大题目要是单刀直入则过分敏感,以爱国之名,才可以畅所欲言。 

  借题发挥

  在媒体讨论区和网上讨论区,“爱国”群众借题发挥的倾向,就更明显、也更有创意。著名的网络虚拟爱国大本营 (或自由主义者眼中的“愤青大本营”)《强国论坛》,就是在1999 年5月出现,它的原名,就是“反对北约空袭中国驻南使馆论坛”。当时的论坛内容,充满对3名丧生中国记者烈士的同情,强调“他们的血不会白流”、重申“中国人民不可侮”,更有网民自发为他们设立了网上悼念馆,用虚拟方式对烈士上香——这些,还是比较内敛的。

  到了南海撞机事件,由于群众缺乏公开示威的渠道,网上悼念机师王伟烈士的文章,就显得充满针对性;而网上悼念王伟的人数,也远超悼念南斯拉夫三烈士的人数。例如一首在网络发表的名叫《王伟,你在哪里》的“新诗”,就有“强盗要回家了”、“虚伪的人又要庆祝人权的胜利”、“魔鬼再次成功显示其普世价值”、“通过践踏我们国土的尊严和人类的灵魂”等诗句,对政府处理的不满溢于言表。

  到了9•11,中国官方加入美国主导的反恐同盟,网上却充斥一片歌颂拉丹的声音,不少网民高呼“炸得好”、美国人“该死”、向拉丹和基地组织“致敬”,官方和民间就民族主义的立场,又出现了二元落差,而且,这次落差比1999年的南斯拉夫炸馆事件更大。《强国论坛》至今保留有一个完善的旧数据库,但2001年9月12日和13日的档案不复存在,似乎内容太教人尴尬了。但我们通过其它途径﹐依然能够追溯一些当时的网络内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