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不能简单给季羡林贴“复古倒退”标签

http://www.CRNTT.com   2009-02-11 08:55:22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我们常说爱这爱那,但是用什么来爱呢?爱的繁体字是“爱”,正是告诉我们,要用心去爱,而不是虚情假意地去爱。再比如,我们现在提倡“以人为本”,但是这个“人”怎么解释呢?在儒学看来,不能单纯讲“人”是什么,还要讲什么是“人”。所以,孔子说“仁者,人也”,因为只有具备仁爱之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也才能用心去爱人,所以孔、孟、荀都强调“仁者爱人”!对于这些问题,只有读原着、看经典,结合繁体字和文言上下文意,才能清晰明了。非此,则只能是道听途说或郢书燕说。

  当然,“季四点”也不是没有问题,比如“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的方式”一点就值得商榷。因为,中国古代经典经历了一个“经→传→注→疏”的诠释过程,在现代大多数人对经典冷淡和生疏的情况下,浅显方便的“译”,尤其是译文和原文对照的“译”,未尝不是一种引导人们了解和接近经典的方式。或许在将来,中国经典还会发展成为一套“经→传→注→疏→译”的诠释方式——不仅要“古文今译”,还要“中文西译”,借以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季四点”容易很容易被人误解为“复古倒退”,比如“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就难免被人理解为恢复繁体字和正反切注音方式,而“振兴国学须从娃娃抓起”则难免被人理解为“强迫儿童读经”。实际上,“非此即彼”本身就不是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为什么不考虑“繁简并用、文白并行”的双轨制呢?比如,完全可以加大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尤其是经典的比例。课文原是繁体字的则繁体之,原是简体字的则简体之。今人的学术著作,应允许在自愿的基础上使用繁体字印刷出版。在一些民间活动、文化活动、华人活动中,应允许使用繁体字,等等。这样做完全可以使人们做到“识繁用简、读文写白”,使传统和现代有机融合在一起。

(作者王达三,北京学者 )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