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为什么说韩国有功于中国文化传承

http://www.CRNTT.com   2009-02-20 11:10:22  


 
  尽管今天有少数韩国人千方百计要割断与中国的历史关系,个别人甚至本末倒置,捏造史实,但在历史上,朝鲜一直以中国的一部分自居,或者以天朝的藩属国为荣。我在韩国亲眼看到不少古代士大夫的墓碑,无不题为“大明朝鲜国”、“大清朝鲜国”、“有清朝鲜国”。特别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出兵援助朝鲜击败日本侵略后,朝鲜君臣感恩载德。在清朝入关后,朝鲜不顾国小民穷,君臣多次密谋,要帮明朝恢复,以报“再造之恩”;并誓死抵制清朝雉发易服,延续“汉家衣冠”。19世纪末,在内乱外患深重,濒临亡国之际,还寄希望于宗主国清朝出兵相助。

  从公元前2世纪归入西汉版图,朝鲜北部作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达数百年,中国文化成为当地主流文化,也成为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源头和主体。从那时起朝鲜地区就直接采用汉字,即使是在制订了自己的文字后,汉字依然是官方的、正式的文字。朝鲜的主要制度、主流文化、伦理道德、学术文化,无不来自中国,在此基础上发展。西汉末,朝鲜北部的方言与“燕代”(大致相当今河北北部、山西西北部)一带的人相同。朝鲜的世家大族,无不自称源于中原大姓,箕子、周公、孔子、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河东柳氏,直到朱熹等,在朝鲜都有大批“后裔”。尽管这些大多出于攀附,却反映了中国和中国文化在古代朝鲜的崇高地位。何况,文化并不一定以疆域为界限,即使朝鲜与中国的关系或隶或分,时密时疏,但在近代以前,朝鲜半岛一直属中国文化区是毫无疑问的。今天的韩国文化源于中国文化,但在传承的过程中也根据朝鲜半岛的具体条件,创造了新的形式和内容。这既是韩国文化的成就,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其次,正如孔子所说,“礼失求诸野”。由华夏诸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的华夏(汉)文化,随着人口的迁徙、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逐渐扩大到中原王朝和藩属国,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在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现象呈波浪型推进,由中心而边缘,由发达、先进区域而至相对落后区域。由于边缘地区往往地形封闭,交通阻塞,人口很少流动,接受新文化远远迟于中心区域或发达地区。这种滞后现象也反映对既有文化的保存和延续,所以一种在中心区域早已消逝的文化现象,却能在边缘或闭塞地区长期存在,并且产生新的形式和内容。当这种文化成为当地的主流,得到普遍的认同后,当地人会倍加珍惜,并且不断创新,在某些方面甚至会超过母体文化。正因为如此,当初孔子才会到“野”去求中原华夏已失去的“礼”。那么在今天,有些在中国已经失去的“礼”,也完全可能在韩国找到。如果这些“礼”得到发扬光大,岂不是以往的朝鲜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岂不是中国文化本身的光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