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一个国民党老兵回忆远征军历程

http://www.CRNTT.com   2009-04-01 06:27:35  


1945年1月,中国军车驶上重新开通的滇缅公路。
 
  我们接到出发命令时,并不觉得突然。当时,军队里经常向我们讲缅甸战场的形势,我们早就做好随时被派往前线的准备。而在云南的祥云机场一带,美军一个军官训练团专门训练50师排长、连长学习热带丛林战术和使用新式武器,比如“60炮”、“30步枪”和冲锋枪。我也参加了这些训练,回来后再教给士兵。丛林里10米之外就看不见人,所以冲锋枪很适合近距离作战。我们还学习怎么用专门打坦克用的战防枪和火箭筒,这些武器我们以前从来没见过,所以感觉特别新鲜。中国远征军司令卫立煌还来检阅过我们,他戴个帽子、留个小胡子的形象让我记忆深刻。

  当年我们飞越的正是那条著名的“驼峰”航线。这条航线从昆明到印度东北加兰邦的汀江机场,全长840公里,要经过喜马拉雅山东段群峰,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峰背,故美军称之为驼峰(The Hump)。“驼峰”航线高度在6000米到6500米之间,空气稀薄,受气流影响变化大,很多飞机因此坠到山谷里,机毁人亡。“驼峰”又是日军空军和高炮控制区,又被称为“死亡航线”。通过“驼峰”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在1941年到1945年之间,援助中国的物资81%是通过“驼峰”空运,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长官阿诺德将军(General Henry Arnold)曾说,在驼峰航线中,飞机的损失率超过轰炸德国时的飞机损失率,“驼峰”航线堪称“二战”最伟大的空运行动之一。

  当时运送中国士兵的是美国C46、C47运输机,C46能装22人,我坐的C47可容纳40多人。C47是投入“驼峰”航线飞行最早的运输机,登机前,我们还接受了短期跳伞训练,但那时候好像我们对此并不重视,只知道飞机迫降的时候,跳下去,躲命就行了。

  我坐的这架飞机是一位美国飞行员驾驶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好奇多于紧张。飞机越爬越高的时候,最大的感觉就是冷,冷得我直打哆嗦,听说有的身体虚弱的中国兵,在飞机上就已经瘫下去了;然后感觉呼吸困难,两个耳朵也被震得受不得了,直到下飞机时也没缓过来。

  那时的感觉,就是现在所说的“踌躇满志”吧。我记得到了营地驻扎好以后,还填了一首词:

  《念奴娇.飞越驼峰》

  穿越云海,战心切,大军远征印缅。

  驼峰横亘,听说是,海拔万仞险关。

  敌炮轰隆,高寒抖颤,胸中烈火燃。

  遥想当年英武,觅敌求歼,敢骑虎登山。

  万里擒贼囊物探,国威军威赫显。

  战地神游,激情油然,重现当年。

  疾风劲草,无愧吾生人间。

  投笔从戎

  我的老家在山东峄县,离台儿庄约60里。1938年春天,日本人已经打到山东一带,台儿庄会战开始,村里的大部分青年开始逃离家乡,我也告别老母亲,带着我全部财产——6块“袁大头”,独自一人开始逃难,那一年我只有19岁。

  在逃难的路上,我听到台儿庄大捷的消息,这也激起了我要参军报国的决心。可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并没有阻止日军进攻。我记得接近徐州的时候,看到天空中高悬着两个灰色的大气球,下面吊着一个篮子,有日本士兵坐在里面侦察周围环境以让炮兵射击。越往徐州走,枪声越密。

  不久,前方传来徐州陷落的消息,我又夹在从徐州撤下来的军队里往南逃。那时候白天不敢走,都是夜里撤退的。走到颍上、潢川一带时,鞋子磨得稀烂,早就身无分文,每到一个地方,靠当地老百姓接济一口,才能有点力气继续逃难。

  一直逃到安徽凤阳一带,才脱离了日本人的包围,中国军队又慢慢恢复了秩序。在潢川,有一个专门招收流亡青年参加部队的组织。招生要求是有初中水平,考试科目有地理、历史和数学。我出身贫寒,勉强读完小学后,在峄县图书馆找了份见习生的差事。我在图书馆时拼命学习,看了很多书。多亏这段经历,发榜时我看到40多人的名单里我还排在前几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