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奇迹”的隐忧

http://www.CRNTT.com   2009-04-05 07:22:31  


 
  过低的劳动力再生产水平,对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在工资水平相应提高,劳动者无法合理分享到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在利润总额和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的同时,中国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却持续减少。近年来,中国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在中国,城市居民全部可支配收入约有三分之二是通过非工资的方式所取得。这些非工资收入经营、技术所得外,很大一部分是以腐败形式表现出的转移收入。如此巨大的灰色或腐败收入可以从庞大的政府财政收支规模中找到原因。

  2007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长31%左右,是GDP增长幅度的近三倍。中国政府一年花的钱约等于3.7亿个城镇居民或12亿3000万农民一年可以花的钱。政府财政税收约等于民间可支配收入总额的一半,而美国政府财政税收只相当于民间可支配收入总量的四分之一。

  中国经济增长呈明显政府支出主导型模式,经济增长并不是自主性的。在主要的经济体中,中国的投资占GDP比重以及政府投资占国内投资的比重都是最高的。实际上,中国一直因为投资增长率过快、投资占GDP的比重过高而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

  由于不存在对政府财政预算过程的实质监督,各级政府多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兴建政府机构所用的楼堂馆所,并在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又不创造就业的工业项目上大量投资,这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中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过低,这说明民众收入并未普遍地伴随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正因为太多的收入和资产财富掌握在政府手中,而不是将更多收入、更多资产由私人去消费、去投资,同时政府预算中民生开支比例过低,使得与民生贴近的服务业难以发展起来。

贫富差距过大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一直伴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中国财富及收入分布不均程度逐年升高并达到危险水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07年下半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表了《亚洲的分配不均》的研究报告,在22个纳入亚行研究范围的国家中,中国勇夺贫富差距之冠。从1993到2004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从0.407扩大到0.473。

  中国的资产性财富约四分之三由国家拥有,加上中国政府庞大的财政收支规模,政府本来最有能力缓解贫富差距,但中国却成为了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最快的国家。这表明,尽管政府在再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却没有缓和而是扩大了第一次分配导致的贫富差距。

  另外,GDP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有些时候GDP核算中可能存在一些非常荒谬的数据。比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可能提高GDP。环境污染使病人增多,医疗产业大幅度增长,GDP也随之增加。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对环境造成的负外部性,不能反映整个社会为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和环境成本。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