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猪流感:全球化的“黑天鹅”

http://www.CRNTT.com   2009-05-01 10:07:25  


 
  美国《纽约时报》为此发表的社论也是“此刻无人确切知道答案”。社论肯定了奥巴马对疫情的判断:提高戒备,但无须恐慌。因为美国的问题似乎还算轻微,政府已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但社论的核心是提醒奥巴马政府,卫生及公共服务部部长和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主任这两个顶级卫生职位缺员,让公众“深感不安”。这是应对传染疫情的两个最重要的职位,它们的缺员将影响人们如何评判奥巴马政府对这场潜在危机的回应。 

  《今日美国》社论则关注了猪流感暴发将构成医疗和政治的双重风险:美国上一次应对猪流感的做法具有启发意义。不过,那是一次惨败。在1976年,新泽西出现一例死于猪流感的案例,由于担心疾病蔓延,政府疲于奔命。几乎一夜之间,成立了一个为所有美国人接种疫苗的项目。但是,后来的情况表明疫苗比疾病更加致命,超过500名接种过疫苗的人得了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数十人死亡。这是一次医疗和政治的崩溃,导致人们对流感疫苗的恐惧至今挥之不去。1976年的教训表明政府必须避免歇斯底里——这篇社论与《纽约时报》社论的腔调一样,都迎合了奥巴马的“提高戒备但无须恐慌”。 

  但有多少人能在可能到来的灾难面前安之若素呢?路透社记者安德鲁·马歇尔在其专栏文章中指出,全球化的系统越复杂越有效率,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就越快,传染范围就越广。恐慌,以及不准确和不完整的信息的传播可能使负面反馈循环出现,导致灾难加剧。而猪流感就是全球化的黑天鹅,在发现黑天鹅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在澳大利亚的出现而崩溃。全球化背景下的猪流感也是如此,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但人们总是对它视而不见,幷习惯于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来解释它,最终被现实所击倒。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