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政治表述 不能总被外部世界牵引

http://www.CRNTT.com   2009-06-06 12:56:49  


 
           始终被外部世界牵引

  198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依然落后,但思想界已经相当自由活跃。经过十年的开放,源自西方的各种政治思潮,广泛而凶猛地渗透到知识界和大学校园。诸如“存在主义”和“异化学说”,这些哲学理论在它们自己的故乡可能早已乏人问津,但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却是炙手可热、如获至宝,对青年学生更有一种神秘的魔力。

  由于社会的长期封闭和压抑,加上“五四”之后反传统潮流不断泛起,中国开放之初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如饥似渴,对一切外来的事物都感到新奇无比,不加区分地热情拥抱,毫无保留地信奉推崇。可以说,80年代的中国在思想上是一片广阔的待开垦之地,它为形形色色和稀奇古怪的西方思潮,提供了滋生蔓延的肥沃新土壤。这是改革开放所不可避免的结果,只是到后来才发现过犹不及。

  西方政治思潮的蜂拥而至,使原本万马齐喑、思想单一的中国知识群体,变得异常地活跃和兴奋。但是,在无条件接受外来思想意识的同时,人们几乎完全忽视了自身文化所该有的位置,使改革开放进程从一开始就没有自主和独立的思想灵魂。就像当初无条件拥抱马列主义一样,中国未来蓝图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再次犯下了急于求成、舍本逐末的错误。

  意识形态的辩论和不同思想的碰撞,使人们对中国自己的文化思想体系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没有自信就越要怀疑和批判,结果变得激进偏狭、愤世嫉俗。某些抽象和花哨的西方政治理论,被一些特定的人群视为自己的专有诉求。这不仅过于天真和理想化,而且也使文革之后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全民新共识开始动摇。

  对于1989年北京发生的社会和政治动荡,不同的人群会有截然不同的理解与看法。而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政治定论、学术研究和民间记忆,都是不同的眼睛看到的不同的历史碎片。当所有这些碎片拼凑在一起时候,我们才有可能看到完整的图像,才不会固执己见和过于沉湎,也才有可能从历史中真正汲取教训,幷且不让历史去羁绊或牺牲未来。

  为此,笔者只想补充的一点是,任何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不可能孤立地发生、孤立地演变。在历史的大视野之下,当年的中国是世界大变局的一部分,其内部局势的演变难以抗拒外部世界的牵引力。

  1980年代的西方,经济实力处于顶峰状态,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也是登峰造极。对于急于摆脱孤立和贫穷的中国来说,来自欧美社会的任何“政治表述”都极具说服力和吸引力。因此,只要经济形势有任何风吹草动,中国的政治生态就会失去平衡,就会有人不由自主地把眼光投向西方,试图用西方的制度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在80年代中后期的几次政治失衡,就是因为缺乏政治定力所导致。直到今天,这样的缺陷依然没有解决,危险依然存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