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两岸关系的政治经济学

http://www.CRNTT.com   2009-07-19 10:43:55  


两岸之间的互动应从经济层面深化到政治层面
  中评社香港7月19日讯/香港资深台湾问题评论员林修祺今天在《大公报》登出文章“两岸关系的政治经济学”。作者认为:两岸之间“经”中有“政”,“政”中有“经”。所谓“先经后政”,只是先解决“低政治性、高经济性”的议题而已。两岸协商谈判“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只是大概而言,不可用“机械论”来解读。文章内容如下:

  六月二十二日有台湾媒体报称: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近来持续抛出两岸需要逐步“破解政治难题”的政策谈话,显示北京有打破“先经后政”谈判进程,积极推动政治难题上台的政治意向。

  对于台湾有人认为的,北京有意打破“先经后政”谈判进程的问题,可从王毅的谈话得到澄清。担任国台办主任后首次访问美国的王毅,六月二十二日在中国驻美大使馆,邀请十多位与台湾关系较密切的侨界代表座谈时强调:两岸不存在“只谈经济,不谈政治”的问题,两岸关系也不存在发展过快或过慢的问题。两岸关系要做什么事,判断的标准,其一是不是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其二是不是适应两岸同胞共同的愿望和要求。

          需要辩证解读“先经后政”

  王毅这番话即指出,两岸关系的发展和谈判进程,是顺应两岸人心及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存在某方面打破或过快的问题。他强调不存在“只谈经济,不谈政治”的问题,并不是单指未来,还包括过去和现在。

  两岸协商谈判“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只是大概而言,不可用“机械论”来解读。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是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关系,重要的是政经之间的关联、相互作用及其产生的变化。政治经济学就是主要研究政治(政府)与经济(市场)的互动与共存关系。从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两岸的政经关系,就是有机和辩证的关系。

  对所谓“先经后政”,有人解读为两岸关系的格局至今仍局限于“政经分离”。严格和精确来说,“政经分离”是不可能的,两岸之间“经”中有“政”,“政”中有“经”。所谓“先经后政”,只是先解决“低政治性、高经济性”的议题而已,如过去一年两岸两会达成的九项协议一项共识。但这些经济事务也有潜在的政治性,或将来才会凸显的政治效应。前者如两岸政府公权力(官员)参与协商谈判。后者指其产生的诸多经济利益,会促使和增加两岸官方的良性互动,对两岸政治关系的改善及和解有引导作用,如胡总所说“增进政治互信”,亦如王毅所言,为今后解决政治难题持续创造条件及累积资源。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