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三个关键词细察央行货币政策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09-08-13 16:19:21  


 
  实际上,货币政策一般不会采取“突变”的方式,“突变”不符合货币政策的实施原则和规律,除非经济形势发生“突变”。对一般经济周期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某些“过度偏离”的现象,货币政策通常采取渐进温和的方式调整。“动态微调”正进一步强调了货币政策的这种渐进平稳操作的一般原则性思路,以期引导市场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货币政策的原理机制,引导那些寻找政策的“拐点”,“转向”和“退出”时点的静态思维方式的转变。

  另外,“动态调整”的宣示将发挥货币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的作用。第一个引导的预期是,建立货币政策将渐进调整的预期。当前货币政策不会采取“一步到位”和“突然袭击”的方式,吸收“多余”的货币,不存在货币政策“退出”的静态时点;第二个引导的预期是,通胀上升也是一个过程,经济形势不会在某一“时点”出现通胀突然爆发的“拐点”,只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动态货币管理是可以把通货膨胀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的。

  货币政策引导“预期”,对于稳定经济非常重要。在经济活动中,“可预期”,意味着经济运行平稳,“不可预期”,意味着经济运行非常不确定。关键词“动态”传递了货币政策所引导的预期,因此对于稳定经济运行是非常“关键”的。货币政策短期内将会呈现稳定调整的态势,但从中长期来说,“动态微调”应是货币政策的常态。

  关键词之三:“市场化”

  “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的表达比较含糊。央行实施货币政策一般可动用的政策工具是三板斧: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中国的央行还有另外两招,信贷额度管理和窗口指导。在这些中外央行的货币工具之中,属于“市场化”的工具,严格意义上应该只有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下半年如果形势变化,不排除央行微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事实上,从政策影响的角度看,调整存款准备金的效果与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定向票据发行,对市场流动性规模的影响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存贷比上的差异。另外,央行也可能通过更灵活公开市场操作,引导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向更市场化的方向变化。这也可能成为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时机。

  不过,调整基准利率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对企业投资,消费信贷,资金成本,对经济活动的各参与主体都有直接影响。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仍然在稳定的过程中,民间投资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国际经济形势也没有根本好转,国际资本流入则在增加。在这样的国内外大环境下,央行对于可能牵一发动全身的利率调整,会比较审慎。从“微调”的基调来分析,只要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发生重大突变,利率调整的概率就不大。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