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谢明辉:两岸共建防灾救灾救难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09-09-03 00:42:32  


 
  两岸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建立对两岸和平发展之影响

  (一)重要性:

  去年大陆汶川大地震,台胞及台湾红十字会已开启援助大陆同胞先河,且因两岸经济逐步成长,经济实力已趋于稳定,唯两岸之间现还缺乏联手共同救灾之机制,预期两岸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的建立,可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现两岸沟通协商管道已四通八达,且两岸对于建立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皆有共识,认为这是相当重要并有利于两岸人民安全,因此未来要实现共同防灾救灾救难应是可预见之事。

  (二)必要性:

  对于天然灾害之救灾,并不是只靠团结与人海战术就可完成,必须依赖相关知识及技术,透过完善之机制将整体串联起来,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之效果。而两岸共同防灾救灾机制,与两岸和平发展,其实是习习相关,透过两岸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之建立,可拉近两岸彼此的距离,对于两岸未来和平发展必有助益,因此建立两岸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是有其必要的。

  (三)急迫性:

  因此,由于全球暖化,世界气候变得界常极端,不是大水灾便是大旱灾,不是大地震便是大海啸,不然便是人为(如金融海啸)发生频率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超越个别国家所能动员救灾复元的范畴,唯靠两岸启动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才能完成。虽然台湾面积不大,不过却有山势陡峻的中央山脉、雪山山脉及玉山山脉呈南北排列,河流呈东西向分布且水势快急,同样等级的台风所带来的雨量,对台湾造成之影响皆远大于大陆,所以对于救灾机制之建立,确实有急迫性的存在。大陆在之前就已建立起完善的救灾救难机制,并已具备防灾应变及动员能力,在这方面可提供经验给台湾参考,而双方共同建立防灾救灾救难机制,在未来势必会对两岸和平发展、增进两岸人民情感有一定之重要催化作用。

  结论

  由以上可知,在建构两岸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时,需先建立起完善的救灾制度及步骤,让救灾程序不致于混乱;并列出一项清单,让大陆防灾中心了解哪些是台湾目前较无法接受的物品,哪些是可立即接受的物品;与各相关单位进行研讨,讨论现在台湾救灾制度是否还有改进的地方。在第四次江陈会谈中,我们可在两岸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之议题下,达成两岸天然灾害技术专家之交流、灾害防治及救难之合作、重大疫情控管、建立两岸灾后重建机制及对特大救灾救难之机制启动达成共识。

  由于两岸防灾救灾救难机制的出发点为出于人道救援为前提,事前预防灾害,事后减轻损失,并协助人民重建家园,这不但是两岸政府的责任,也是重要使命,在此建议防灾救灾救难机制要本于人道救援立场出发,不要有太多政治联想,更不要有太多的蓝绿口水战,所有思考的方式,应是三个凡是(1)凡是有利于救灾救难机制便应该建立。(2)凡是有利于两岸人民福址安全便应该实行。(3)凡是有利于两岸人民建立情感互动朝向和平发展的便应推动。因此,期许在第四次江陈会中将两岸如何开启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列入讨论,达成协议或共识,均是两岸如何“搁置争议,共创双赢”的具体实践。(作者 谢明辉 台湾竞争力论坛副秘书长兼执行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