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IMF特权历史 应该终结

http://www.CRNTT.com   2009-10-18 10:01:17  


 
                    角色不能错位

  表面看来,IMF的角色回归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也有利于节约相关交易成本。但在IMF成立已逾60年的今天,才如梦方醒般地寻求扩大“全球最终借款人”的角色,恰恰凸显其过去65年来在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时的角色错位。

  应当肯定,IMF成立以来,在维护世界金融稳定方面的确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其在危机年代扮演的不光彩角色至今仍令新兴市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相当痛恨。尤其在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中,IMF的颐指气使以及对危机受害国经济主权的粗暴干预将这个权力符号的真实面目彻底暴露在世人面前。自那以后,发展中国家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会向IMF求援。而国际社会改革IMF的呼声也在逐年增高。本来,去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为IMF挽回国际声誉,扩大行为空间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但在拯救全球金融体系所需要的大量资金面前,仅有2500亿美元可贷的IMF显然力不从心。即便可贷资金扩大到今天的7500亿美元,依然无法承担“全球最终贷款人”的角色。

                    改革之势难阻

  其实,IMF更应审视的是如何适应业已变化的全球经济格局,通过自身建设性的改革来确立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新坐标,而非一味拖延改革或者转移改革视线。假如改革阻力相对较小的世界银行迈出了自身改革的关键一步,作为战后世界经济权力符号表征的IMF将越发显得孤立。当然,IMF要启动实质性改革对那些既得利益国来说是相当痛苦的,或许这些国家及其利益代言人会设法推迟IMF改革的时间表;只不过,今天的国际政经情势与65年前相比已经大大不同了,与十年前相比也有着根本性的变化。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作为某种程度上可以平衡发达国家影响的力量,近年来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博弈水平正在迅速提高,已经可以提出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改革的制度设计与相关建议。他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提高IMF等组织的代表性、执行力和平等参与程度,引导其发展成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建设性力量。而在迈向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诸多阻力,但无论何种阻碍性力量,恐怕都无法逆转IMF作为特权符号历史的终结趋势。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