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少林寺与登封的恩怨江湖

http://www.CRNTT.com   2010-01-13 12:43:24  


 
借佛敛财 愈演愈烈

  钱,永远是挣不够的。就在少林寺山门外如火如荼地广建武馆、大发“少林功夫财”的时候,当地政府又在少林寺景区这个本体身上动起了脑筋。

  “深山藏古刹,碧溪锁少林”。作为“天下第一名刹”,历史上的少林寺本掩映于中岳嵩山之云雾树影间,静谧幽深。当局为了便于游客抵离,在少林寺山门前两公里修建了一座硕大的仿古牌坊,牌坊以内即算作少林景区,“少林寺”一下子被扩大了数十倍,少林寺、塔林、初祖庵、戒坛四大最具价值的历史遗存,仅成为正着力打造的该主题公园的一小部分。

  土石道路被修成宽阔的等级公路,电瓶车来回运送旅客;弯曲的溪流,被人为改造成规整的水道。有学者撰文痛批:“整个景区,商业化、人造化、城市化现象突出,全无古寺悠悠的千年韵味。”

  2004年前,这里商铺林立,达数百家之多,叫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强买强卖、以次充好、漫天要价乃至辱骂、殴打游客现象时有发生,游人怨声载道,落下个“不来遗憾,来了后悔”的印象。短短13年间,少林景区人口迅速膨胀,原有村庄、居民点不断扩大,建筑面积由1990年的不足3万平方米发展到近50万平方米,直逼少林山门。

  200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视察少林景区,对“不伦不类”、“惨不忍睹”的现实予以痛斥。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拆迁运动才姗姗而来。

  拆迁之后,面对空空如也的大片景区闲置土地和零星散布其间的少量铺位,有关方面又迅速转变思路,改“薄利多销”为“亩产最大化”,想出了“竞拍”的招数。

  在2004年4月的首轮竞拍中,2350平方米商业用房,6万平方米、1500个泊位的社会停车场经营权,被34位买主竞得,总成交额3297万元。这些商业用房被迅速用来开办精品屋、普通旅游商品店铺及餐饮网点。

  而到了2009年,一个可供远眺达摩洞的望远镜机位也纳入了竞标范围,一年经营权需要支付的费用高达6.8万。少林寺常住院外正对山门的一家饮食铺子,不足6平方米大小,主营泡面、米线和瓶装饮料,因其绝佳的地理位置,一年经营权被拍出了72万的天价。

  实地造访这个“黄金”饮食铺,一碗登封城区两块钱的面条,售价整整翻了5到7倍,其他商品的价格,也远远高于市场水平。不过到了中午时分,还是有大批游客到此就餐。放眼望去,此处确系独家经营。店主谈及天价竞拍款也很无奈:“一年生意若超不过72万,结局将是倾家荡产,连口饭都吃不上了。”
  与该店主同病相怜的人不在少数。魏柱(化名)今年花几十万元拍得少林寺门前的一处“快照”摊点,不论疾风劲雨,他都得拿着“样板照”四处游说,道尽好话,“自己都觉得特没面子”,但面对已支付的高昂费用,他非得使出浑身解数,甚至还要不择手段。

  曾几何时,少林“假和尚”横行全国。当地有一帮农民眼见世人对少林寺的热度,眼馋不已,削发“为僧”,自诩为少林真传弟子,兵分两路:一路留守少林,撞骗游客;一路“云游”四海,哄遍中国。

  留守少林的假和尚,多来自少林村和中岳庙村,他们外表装扮得与“正规”和尚无异,常年活跃在少林景区内二祖庵、慈云堂、十方禅院等地,与导游勾连,采用“抽9签”的方式,给游客算命,骗取“功德钱”。

  过去假扮过和尚行骗的郑某告诉本刊记者:“他们(指假和尚)和寺内导游、管理部门的关系密切。”

  据郑某介绍,“假和尚”们绝大多数只有初中文化甚至小学文化,但常年盘踞于此,早已熟稔察言观色之术,一般信众骗取300到900元不等的“功德”,对穿金戴银的“老板”、“太太”,报价则从3000起步,上不封顶。一旦游客掏钱超过3000元,还会有人暗中跟随,直到亲眼看着游客离开景区大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