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报纸在微博时代的分裂与存续

http://www.CRNTT.com   2010-01-19 10:43:07  


 
                        ★微博政治中的传媒行为

  技术的双重面貌在微博时代有了直白的印证。对于权力体系来说,互联网被当作一种威胁治理的工具,工具论在他们那非常流行;而对非权力体系的人而言,互联网有着比工具论更广泛的意义。它是生活方式,让这些被权力排斥的人看到、享受到全新的社会世界,微博作为文化超越了工具论的范畴。可见,技术政治对不同身份的人群可以有相反的解释,关键就是目标的差异。

  控制互联网对不同群体的人就产生了相冲突的结果。对前一种人群来说,不过是想让工具更合心意,可这却对另一种人群形成了生活方式上的威胁。如果微博唤起了更多人的自主意识,相信工具论的推广会遭到抵制。从中可以看到有利于新闻界的端倪来。更多的读者认识到人生和社会的境况,可以在现实政治和新闻操作两个层面造成良性影响,正直的传统媒体不用担心失去同伴。

  微博时代的新闻观会被大众更加清楚地评估。换言之,不是新闻观创造大众,而是大众的趣味反作用新闻观的进化。如果不能理解这个正在强化的现实,微博的人际网络将会自觉拒斥与新闻观的结合。侧身不同类型的媒体,记者编辑可以借此预测自家媒体的未来。因应新闻观的读者分离、分层和分化将会加速。从来都不是读者远离报纸,而是报纸选择了对大众的朝向。

  真正的微博可以达到人的解放,帮助人们从严格给定的社会蜂巢中游离出来。对现时的报界来说,不是要回答微博之后是否需要报纸的问题,而是要回答如何促成这样的社会进展。这就和观察者的情绪毫无关系了。行动者一直有力量。尽管对媒体的管理正在发生大的变化,可是这种改变并没有真正体察微博所蕴涵的力量和变数。很多自以为缜密的东西,实行前就已腐朽。

  人们从社会中出走,实践着微博政治。可仍要面对这样一种吊诡的局面,亦即:我们一方面处在所谓的微博时代,另一方面又要争取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微博时代。这是以微博的名义暴露出的荒诞景象。只从人群的规模以及由此呈现的非主流意见的数量即可知道,微博国际下的此地仍然有那么多被禁止的人群。南都或南周的任务并没有旁落,只是要参照微博需要作技术传输。

  无论是微博还是传统媒体,彼此间都互为资源。正常的新闻观可以提高媒体在微博世界的被接受程度。新闻的竞争仍然是新闻观的竞争。这些真正重要的因素未曾变过。要做的,就是让优质新闻可以识别,更多流通,促成它们与需求者相遇,从而以人为中介,实现新闻与技术政治的相互锻造。传统媒体的受众正经历从“读者”到“人”的转化。报纸在那儿并不够,报纸还要赶上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