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谁是最可爱的人》退出教科书是时代的进步

http://www.CRNTT.com   2010-02-14 09:29:15  


 
  其次,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儿童不宜的作品。尽管描写了志愿军的顽强牺牲精神,但是过多的渲染了暴力和杀戮场景,特别是少年儿童心智发育不健全,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很低,这种一味渲染暴力场景的文章,对少年儿童的心理有一定负面影响,容易误导孩子们内心的暴力倾向。如果用电影分级制度来看待,这篇文章应当属于限制级别,不论文章文采如何,它的战争场面描写类似于《拯救大兵瑞恩》的血腥残酷。现在让我重新看待《谁是最可爱的人》,除了觉得志愿军的可爱之外,我更觉得他们很可怜,志愿军可怜,美国军可怜,南朝鲜军可怜,北朝鲜军也可怜。战争这个魔鬼让本该和平共处的人们变成一群互相残杀、互相撕咬、没有人性的一群疯子,一群被战争残害的无辜的人。电影《集结号》就是当前对战争反思的人文力作。

  再者,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文笔一般,除了刻意渲染战争场面的惨烈和一些革命英雄主义式的“光辉语言”之外,我们看不到对战争的人性反思。

  对于思维正在发育中的不成熟的少年儿童,我们谈论生命和死亡这个话题时,应该慎之又慎。如果我们一味的鼓励少年儿童“为自己的信念不惜去死”,一味的赞美歌颂为了信仰去牺牲生命,即便这样的信念再正确、这样的信仰再正义,我们都不能堂而皇之的在少年儿童中推崇这样的“蔑视生命”的残忍价值观。否则,这样的做法和哈马斯将妇女儿童驯化为“人体炸弹”没有任何本质的不同。

  战争让妇女儿童走开,无论这样的战争正义与否,对于孩子,我们都不能美化战争、歌颂战争。孩子们应该受到启迪人性的教育、尊重生命的教育,而不是战争教育、牺牲教育、仇恨教育。对于曾经鼓励的“赖宁式的革命英雄主义”,我们当前的教育理念是尊敬,但绝不提倡。我们对孩子们的唯一要求是:善待生命,保护自己。

  那么,在中小学课本中应该推行什么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呢?

  都德的《最后一课》就是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文章,那篇文章是我整个学生年代印象最深刻的爱国主义文章。浓得解不开的爱国情结,没有血腥、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鼓惑人心的政治语汇,句句洋溢伟大的人性光辉。它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显着区别是,前者不但写了对祖国的爱,还凝结对战争的恨。那一个小小少年的亡国忧伤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异乡中国人,很多年过去了,小弗郎士是我最喜爱的少年,韩麦尔先生是令我敬仰的异国老师。

  可惜这样的的彰显人性的爱国主义文章,我们国家太少。另外,诸如《我的叔叔于勒》、《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都将是经得起时光检验的不朽力作。文学文学,首要的就是要展现文章中的人文、人性,缺乏人性、人文的文章,文笔再好,都会很快被历史所遗弃。

  教育的功能是启迪、智慧、开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应该成为教育之共识。因此,教科书去除《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时代的进步。当然有不同的争论是好事,教科书本身也是社会改革一部分,改革自然就会有争论,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是一个允许争论的时代,这是我们国家之幸。

  还原历史之真实,才能开悟民众之民智,提倡真正的“真善美”之教育。真是真实、真理,善是善良、善待生命和自然,美是人性之美、生活之美。让中国下一代受到真正的真善美教育是我们的责任。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