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酝酿中的变革?

http://www.CRNTT.com   2010-04-13 09:30:43  


 
  但更为客观地说,中美两国继续这样一场无休止的“外交战争”,对中国更为不利。北京政府面临的挑战,更多是来自于国内,而非国际层面的政治议题。因而,对于中国而言,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而不是一个充满斗争的国际政治环境。对于这一点,北京如何处理与东京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点。 

  中日关系自日本民主党执政以来,中日间的友好气氛盖过了中日两国间存在的诸多争议。尽管几个月前,两国还曾为东海油气田开发争议引发外交纠纷,但这场纠纷很快就消失在两国友好的政治氛围中。中国民间也没有任何的抗议声音。相较于日本自民党时代,这样的中日关系是极为罕见的。可以肯定,北京显然很希望处理好中日两国间的关系,很想将中日的友好氛围继续维持下去。尽管两国间的政治、历史等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国际地位上,都有了显着的提升。但中国政府却显然不像某些西方媒体所渲染的那样,在外交上变得更为傲慢。中国没有改变其原来的做法,尽管北京的有些做法容易让人产生中国变得更为强硬的错觉。比如在回应美国的对台军售方案,在人民币升值争论的前期一些言论。但这些不过是中国向来的固定的举动,并没有太多的特别之处。 

  因此,中国为何不作强硬的反击也就很清楚了。中国的社会、经济面临着转型,中国需要一场内部的变革。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事实上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中国国家领导人都承认这一点。中国为何需要8%的经济增长率,中国总理温家宝为何在今年的两会提出“让人性活得更有尊严”的说法?这是再明显不过的答案了。 

  过去,中国可以利用经济的增长来平衡社会矛盾和问题,但显然,问题的长期积累已经很难简单地依靠经济的增长来实现平衡了。如此之高的经济增长率,要长期维持并不容易。尤其是中美两国自金融危机之后,在贸易领域的摩擦有扩大化和长期化的趋势。而奥巴马总统信誓旦旦地表明其要恢复美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决心,更有可能将彻底地埋葬中美现有的“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经济共同体模式。或许中国可以转向世界其它地区以维持这样的经济增长需求。但显然,这并非长久之计。中国也受够了为别人的消费付出劳动。中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就一直提出扩大内需。因此中国更大的可能是选择经济转型,而不是继续依赖出口。但事实上,这样的提法很早就有,只是一直未能实现。因此,北京政府所承受的压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