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到底谁是谁的老师

http://www.CRNTT.com   2010-04-17 10:48:14  


 
  1696年,巴黎就出版了一份耶稣会士勒孔特撰写的声言:在中国“贵族从来不是世袭的,就品质而言,人们之间没有任何差别,他们只要尽职尽责就能保全其官位。” 

  1700年法王路易十四派往中国的学有专长的教士李明(Louis le Comte), 在来华十余年之后写了两本书:《中国现状新志》(1696,巴黎),《论中国礼仪书》(, 巴黎), 立刻被译为德荷英意文重版。李明认为孔子是“敬鬼神而远之”的,是“不语怪力乱神”的,所以,中国知识分子信奉的是简单朴素的“自然宗教”。“如果孔子信徒进了天主堂,见到香火、蜡烛、圣水、誓约、祈祷,见到人们匍匐在各种雕像前,是要大吃一惊的。”------这些话出自一名天主教教徒之口,真是石破天惊!被看做是对西方宗教的严重挑战!因而受到教会的群起攻击,巴黎当局下令禁毁其书。可思想是长了翅膀的,它一时间便飞遍了全欧。 

  1731年,中国的“用人之道”或用人“准则”就被英国人采纳了。当时的英国人,尤斯塔斯.巴杰尔写道:“共和国每一个荣誉的或福利的地位, 应被作为对真正的良好品质的奖赏。如果现代政治家不把它记在脑海里,这个极好的准则,就不能在象大英帝国这样的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王国里被遵循。我奉告这样的政治家,就是在这个时代,这个光辉的准则,曾经受到一个国家最严格的遵奉,这是个全世界地域最广,人口最稠,治理最好的国家。我指的是中国,在中国,一个人如果不是个真正有才能、有学识的人,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官吏,亦即一位君子或有能力胜任政府中任何职位的人”。 

  1735年,法国出版了一部受到广泛阅读的书,书中认为,在中国“一位学者,尽管是农夫之子,也很有希望达到总督的高位,并且甚至还会成为国家的宰相。因为,作为孩子都是平等的” 

  从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大部分在中国的传教士是法国人。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有丰富的学识,在中国长期居住,并且熟悉中国文献,其中不少人在中国的宫廷中供职,能够获得其他任何旅行者不可能得到的中国及其文化的知识。他们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记述,传播给法国和欧洲的公众,这使得法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超过了对欧洲的了解。就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论语》、《大学》(以《中国的智慧》为名,于1662年在法国翻译出版)、《中庸》(以《中国政治道德学》为名,于1663年在法国巴黎翻译出版)、《孟子》等四书,以及《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等五经,还有《乐经》、《孝经》、《幼学》和朱熹的著作,被翻译成西方多种文字在西方发行。此外,耶稣会士们还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历史、地理、社会制度以及天文、医学、动植物学和文学等方面的著作,这些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说前一阶段是零散的,则启蒙运动阶作为中华文明向西方传播的第二个阶段,特点是由思想大师领衔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及改良运动。 是欧洲人直接用中华文化向欧洲的领主专制和教会专制进行攻击的时刻,近代欧洲最著名的思想都产生于此。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他崇拜孔子,爱谈中国,对中国的道德政教极其向往,对西方神学、神的启示、形而上学及宗教狂热之类的东西抨击不遗余力,是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Voltaire, 1694-1778)说:“欧洲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说“道德是来自神的,到处是一律的;神学是来自人的,所以到处不同而且可笑。”他认为孔子和中国哲学家都真正相信道德,摒弃宗教迷信;而欧洲教会恰恰相反,相信迷信而不讲道德。因此,“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这真是不幸。”以为“人类的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他认孔子为天下唯一的师表,在自己的礼拜堂悬挂孔子象,写诗赞美,朝夕礼拜;公然主张欧洲各国应当将中国作为典范进行效仿。伏尔泰指出,“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是他大声疾呼;法国要“全盘华化”!他主张,每个法国人都应该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