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世界工厂转身之痛

http://www.CRNTT.com   2010-06-15 08:50:29  


 
  劳动力和石油不同,是一个弹性极大的资源。虽然一个国家不能像魔术师的帽子变兔子一样,随时变出一支适龄劳动人口大军,但是,劳动力资源是可以通过调控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工作条件、工作强度等等方面来让原本不愿加入劳动队伍的人重新上阵,也可以让原本在劳动队伍中的人决定解甲归田。

确实,中国的剩余劳动力比过去减少,但引起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短缺的根本原因肯定还是资方开出的工资水平,远远落后于生活开支的通胀水平以及飙升的房屋价格。
  中国社科院的资料显示,中国农民工的工资在过去10年的最初几年增长了2%至5%,在2004-07年期间增长大约7%,而去年才增加了16%。

  中国的农民工忽然发现,他们的微薄薪水已经多年未有大涨,论购买力平价,已经是通货膨胀中被“剪羊毛”剪得最惨的一群人。与80到90年代来到中国大城市的第一波农民工不同,80后的农民工不满足于存几年钱,然后返乡。他们想在繁荣的大都会定居,从此改变农村人的命运。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更高的收入,来支撑他们的城市梦想。

  中国的工人在劳资博弈中的议价条件随着他们的学识和视野的拓展,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加薪潮只是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个侧面而已。

  更重要的是,看中国的加薪潮,必须把它放到世界经济的大趋势中来理解。

  随着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经济体在次贷风波后一蹶不振,中国几乎是被迫地从“世界工厂”转型成“世界市场”,以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而要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国就必须拥有庞大的消费人群。目前撑起中国消费市场的,主要还是能够签单公款消费的官员,以及靠每月薪水过活的城市白领。中国的普通工人阶层,经过了国企下岗和民企盘剥,再面对这飞涨的楼价、教育、医疗成本,在过去的十年,已经悄然从中国的消费群体中淡出。

  只要劳动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保持在低水平,中国的千万制造业工人就无法参与到消费群体中来,中国通过内需消费驱动经济的必要转型就不会成为一个普遍的存在。继续依赖于飙升的政府投资来驱动经济,必将造成政府巨大的赤字,成为国际游资痛宰人民币的入口,绝不是个长久之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