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应寻求软着陆

http://www.CRNTT.com   2010-06-15 08:38:38  


 
  目前,市场担忧的是政策退出与二次探底的关系,事实上,这些忧虑在中国并不存在。因为,世界已经从全球金融危机后分裂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遭受危机的欧美国家去杠杆化后,民间经济并未复苏,而政府面临赤字危机,财政紧缩是必然选择,这可能会导致欧美经济出现所谓的二次探底;而新兴市场国家,在危机中并未被华尔街的衍生品所感染,但是却实行了积极的货币与财政刺激政策,因此,他们今天大部分面临通胀压力。

  在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等国加息后,巴西央行9日上调利率75个基点至10.25%。这是该行自金融危机后连续第二次升息。新西兰央行10日也宣布,将官方现金利率从2.5%上调25个基点至2.75%。这是该行自2008年7月迄今的首次加息行动。为应对危机,中国向市场注入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流动性,尽管CPI数据温和,事实上,人们的感受已经深陷通胀,因此,中国根本不应该考虑二次探底的问题,而是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一样,面临加息的选择。

  文章称,为什么中国显得选择两难呢?这是因为中国所处的特殊时期有关,即中国面临巨大的结构调整的压力。事实上,中国自2006年以来就一直在稳定增长(就业)、经济转型与抑制通胀三角关系中维持均衡,而且始终将增长放在首位,并且不惜以发生所谓的“结构性通胀”为代价。尤其是在危机之中,以天量的信贷投放与财政投资完成保八任务,埋下通胀隐患。转型也需要一个稳定增长环境作为挪移的空间,而且如资源价格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都会提高中国的生产成本,增加成本性通胀压力。因此,防通胀实际上处在政策队伍之尾。

  但是,长期积累下来的通胀压力、难见成效的转型以及依靠货币推动的增长经过几年的运转,现在三者之间的均衡很容易被打破。这意味着,一味维持增长的做法已经走到尽头,需要尽快转型,否则会积累更多的信贷压力、地方债务、资产泡沫、产能过剩等,通胀也会爆发。因此,中国所担忧的并非二次探底,而是传统发展空间的削弱以及转型带来的阶段性混乱。

  首先,转型需要淘汰落后产能、抑制低效的重复性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地产泡沫,这会削弱投资的拉动力,而外需若有不振,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动力不足。其次,调整收入分配改革,增加百姓收入才能扩大消费。而增加工人初次分配的收入,比如目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加薪潮,也会让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面临倒闭风险。但是,在此阶段,新兴产业并没有成长壮大,民间投资也因行业壁垒和产能过剩而活力不足。转型让未来经济增长陷入困惑,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因此,才有担忧所谓的“通缩”、“二次探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