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香港政改是怎么回事

http://www.CRNTT.com   2010-07-07 10:38:49  


 
                     多方博弈,香港民主碎步前进 
                      废除“功能组别”的时间表

  除了香港,历史上只有两个政权实行过类似的议会设计,那就是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西班牙的佛朗哥。当年港英殖民政府借用此策略,安心地把香港打造成一个它心目中的“经济城市”,方便当年想在香港大赚其钱的英商,以及曾经对其非常效忠的后起华人富豪。立法会“功能界别”的存在不仅不合理,而且还违反了《基本法》所规定的“立法会最终达致全面普选”的目标。但所谓的目标,却曾在“时间表”的问题上(中央政府的底线是特区2017年可以普选特首、2020年可以普选立法会)陷入长期胶着,因此,这一次政改的突破可以看做是民主博弈的典范。

                “泛民主派”的策略——转向建设性

  议员里的泛民主派并没有明确定义,只不过大家有着一些共同的诉求,比如要求行政长官以及立法会议员全面普选,“泛民主派”虽是少数派,却完全有足够能力阻止政府方案的实施。“泛民主派”对功能组别多有诟病;部政党更是提出2012双普选的要求。5月16日,其推动立法会五区补选,投票率只有17%创新低,5月20日,特首曾荫权主动提出和“五区公投”发言人余若薇进行电视辩论。也正是“五区公投”惨败,使得“泛民主派”意识到,激进的“双普选”方案非但与中央政府和基本法有冲突,而且在港内亦缺乏相当的民意基础,因此改变策略,专项建设性,提出了“一人两票”循序渐进的方案。

             港府和立法会“建制派”——中间路线

  2005年,香港政府当时的政改方案未获通过,便成了曾荫权的心头之痛,想当年,他曾展现出极大的诚意,秘密会晤“泛民主派”议员,多方争取支持等。而这次能成功通过,也少不了他的积极斡旋疏通,走向中间路线的功劳。立法会的主要派别“建制派”,指的是很少对特区政府的运作和政策提出批评和质疑的政党以及政治人物。 在关键议题的投票上,往往因为顾大局而投下赞成票,这可能导致两个后果,第一,如果政府过于重商的话,一味通过政府提案会导致更多的社会不公;第二,导致强势政府,让立法会变成一个橡皮图章。 因此,一些建制派议员,也在思考改变只投政府赞成票,走中间路线的可行性,这也使得党派之间的裂缝又相对弥合了一些,各自都往中间路线靠了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