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转型必须跨越五座山

http://www.CRNTT.com   2010-07-12 07:53:08  


 
  文章指出,在一个体制、机制与运行模式都发生不同程度变形的环境下来调整经济结构,其难度与复杂程度都会远远地高出人们的想象。中国经济要有效地完成结构转型,必须跨越五座山。 

  第一座山是弃速度。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直是速度第一质量第二,当速度与效率发生矛盾时,我们都往往是优先考虑速度。在这方面,去年就最为典型。在2008年底,中国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就已经开始显露,结构性矛盾也已经相当突出。但当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我们在没有审慎分析中国经济现实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就仓促地推出了大规模的救市计划,大量救市资金流向了本来就应该淘汰的过剩产能与企业,这就使本来已经十分严重的结构性矛盾更加严重。今年以来,我们开始把调结构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但当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我们的宏观调控又开始变得举棋不定,不但调结构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动摇,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重蹈去年覆辙的征兆。如果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不能有效地越过“保增长”这座山,那么调整经济结构的目标就不但会落空,经济转型的任务也很难有效推进并顺利实现。时间拖得越久,积累的矛盾就会越多,对经济的转型就越不利,经济的长远发展就会越困难。

  第二座山是转理念。经济增长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似乎早就解决了的问题有必要重新研究。必须看到,中国经济的转型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而且是发展理念、发展机制、发展方式与发展动力的全面转换。经济的发展不能以GDP作为主要衡量指标,而必须把人民福祉的提升和幸福指数的提高作为目标。去年宏观经济决策的最重大失误,是为了实现“保8”而把大量的信贷资金投入了房地产市场,不但催生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而且也大大激化了本来就十分严重的社会矛盾。如果经济增长的结果是人民群众连房子都买不起,并且以牺牲整整一代人——大多数的80后和90后都既付不出首付又付不起月供因此连“房奴”都当不起而只能做“蜗奴”,那么这样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就是失败的,甚至可以说,这样的发展即使没有也无妨。经济转型并不只是要扶植几个企业与几个产业,而是发展机制、发展方式与发展动力的全面转换。现代经济体制与传统经济体制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传统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是靠行政权力拨动的,现代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则是涌动的。没有市场的全面发育、没有竞争的充分展开、没有残酷的优胜劣汰,不但产业的升级换代难以形成,而且新的经济增长点也难以在竞争中产生与扩散,这就会使经济转型缺乏应有的机制与动力,转型的时间就会被大大拖延,转型的难度也会成倍增加。

  第三座山是创机制。结构转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的发展中转型。发展中转型的基本前提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和充分的竞争,并通过竞争的优胜劣汰来淘汰落后产能并发展先进产能,这种转型方式虽然残酷但社会的代价最小,经济的波动也最小。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国有垄断加行政控制的市场经济,因此中国的经济转型要想在发展中完成,其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另一种是在危机中转型。危机中转型的社会成本最高,经济的代价最大,但在整个经济的全面转型已经刻不容缓并且通过发展转型已无可能的时候,危机中转型就是不得不接受的方式和途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只能解决总量问题而不可能解决结构问题,结构问题的解决必须主要靠市场机制与市场竞争来实现。去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在危机中转型的重大机遇,但由于决策失误,不但这样的机遇被白白丧失,却反而进一步加重了本来已经十分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使得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变得更加艰难,包袱也更加沉重。今年的宏观调控把调结构作为主题和主线,这本来是要矫正去年的决策失误,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危险出现之后,我们的宏观政策又变得举棋不定。可以说,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就是在走钢丝,不在别人的危机中调结构,就只能在自己的危机中调结构。在流动性已经泛滥成灾的严峻形势下,再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就会招来“滞涨”的重大隐患,甚至可能给经济带来严重危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