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改善香港民生 六项建议

http://www.CRNTT.com   2010-07-16 11:29:38  


改善香港民生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中评社香港7月16日讯/“香港进入‘后政改’时期,官民共识是‘必须关注及改善民生’。但如何改善民生,则各方并无共识,基本上是‘各吹各号,各唱各调’。”《大公报》今天登出林桑田的文章“改善民生的六项建议”,文章内容如下:

  亟待改善的民生项目,可归纳为:一,完善社会保障;二,解决在职贫穷;三,压抑楼价;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五,加强监督,避免医疗事故;六,增加教育经费,期望施政报告都能兼顾。

  香港进入“后政改”时期,官民共识是“必须关注及改善民生”。但如何改善民生,则各方并无共识,基本上是“各吹各号,各唱各调”。政府也没有公布有关改善民生的规划,或许还没有全面、周详地考虑清楚,要等今年十月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才公告天下。是否如此,到时方知。任何政府若看不到“关注民生”的呼声,又做不到“改善民生”的实事,在舆论面前,或者在立法会议事大堂,这个政府将成为“刺猬”这样的角色。坐拥几千亿元财政储备的特区政府,相信一定不愿意扮演“刺猬”,因此,可以料定,十月的施政报告,必有多项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举措。笔者不揣冒昧,提出一些亟待改善的民生项目,供各方参考,以期抛砖引玉。

                     在职贫穷社会悲哀

  其一,完善社会保障。香港是列入发达地区或富裕经济体的城市。放眼世界,凡是富裕经济体,大多已有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其中不少国家(主要在欧洲区)更被世人称为“福利社会”。相比之下,香港虽忝列发达地区,但社会保障仍有很大一段距离,例如在“亚洲四小龙”之中,远不如新加坡、韩国及台湾。香港有综援金和生果金(高龄津贴)之设,可惜香港没有全民养老金。香港的综援金制度,申请条件颇严,且援助水平甚低,大致上可形容为“免于饿死”。加上社会上对领取综援者多少有一点歧视,令一些孤苦独居老人“死也不要领综援”,宁愿“辛辛苦苦执纸皮”帮补生活。生果金的每月一千大元,也有一些限制,如“离港不得超过二百四十日”之类。在后政改时期,既然各方期盼政府致力改善民生,是否可以将完善社会保障作为“重头戏”,并率先提高生果金及综援水平?长远而言,政府应定下设立全民养老金的目标。否则,最好就免谈与新加坡竞争之类的豪言壮语,以免令人笑痛大牙。

  其二,解决在职贫穷。在职而贫穷,明显是不公平的征状,也是很大的社会讽刺。一个在职人士,养不起家人,甚至几乎养不活自己,这是社会的悲哀和耻辱。这一现象,无疑涉及香港长期以来没有最低工资的法例规定。进一步说,这肯定也是本港贫富悬殊非常严重(在富裕经济体中名列第一,极不光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职贫穷显然与最低工资不受限制有相当关系,政府现时决定立法,也正在立法会进行讨论,这一大方向应予正面评价。此事之焦点,相信在于最低工资的水平如何。浅见以为,其水平最低限度应让在职人士可以有尊严地生活。解决在职贫穷问题,肯定也是民生大事。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