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如何看待中国的通胀和欧美的通缩

http://www.CRNTT.com   2010-07-26 10:59:11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站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来思考,但中国的情况与欧美国家有很大不同,其原因就在于当前CPI统计指标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异性。从指标设计及项目安排来看,中国的CPI指标体系与欧美国家没有多少差别(这就是所谓的国际惯例),但实际上的内容则相关很远。比如,中国的CPI指标体系中,食品指标权重高达33.6%(我把它概括为是以食品为主导的指标)。在这样的统计指标体系下,对CPI变化起决定作用的是食品,因此食品价格波动对CPI涨跌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

  而食品的价格又取决于农产品的价格变化。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不仅农业人口比重占绝对地位,而且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也是一个生产周期相当短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希望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而带动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食品的价格可以有上涨与下跌,但是波幅都会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食品的价格上涨来带动CPI整体上涨并非易事。但是,对于真正影响消费价格水平变化或消费比重较高的住房消费、教育、医疗等价格快速上涨,这种CPI体系对其价格变化反映则很小。

  今年1-6月份CPI上涨2.6%,6月份CPI环比也开始下降。从这些数据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佳态下(GDP增长为11.1%),应该说是一个十分可喜的局面。但是市场为什么还在担心通货膨胀会持续上升呢?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实际经济生活对物价变化的感受与国家统计局得出的数据相差不小。这种差异性并非有人所说的是个体的感觉与统计工具理性化得出的数据的差异(或感觉与理性存在矛盾),而是在于居民实际经济生活体验与统计指标体系偏离现实经济生活的矛盾。这种矛盾正好表现了管理层管理当前通货膨胀预期的压力。

  因此,对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无论是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不同的人对其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对欧美是否出现通货紧缩不要过早定论,需要加以仔细观察。对于中国,尽管今年的CPI指标表现得令人满意,但是中国消费物价的快速上涨已经不是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压力了,而是现实生活中早就发生的事情。对此管理层决不能掉以轻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