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邓聿文:政府须防被某些利益集团俘获

http://www.CRNTT.com   2010-09-01 08:49:51  


 
  开发商及其行业组织的影响力之大,由下述两事可见一斑。2003年6月,央行出台121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控开发贷款与土地储备贷款、严防建筑贷款垫资、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等。该文件被地产商人形容为“刀刀致命”、“10年来最严厉的措施”,有人惊呼:“房地产的冬天来了”。但开发商随即反击,召开各种研讨会,业内头面人物纷纷发表讲话,并由工商联下属的房地产分会上书国务院,促成了国务院18号文件的出台。该文件确认,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且发展是健康的。央行的121文件于是被束之高阁,结果反而催生了中国房地产最为强劲的牛市。

  相似的一幕在2008年下半年重演。在救市名义下,中房协给国务院上书,建议把当时“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改为“适度控制”,允许地方政府自行救市;降低房地产交易有关税率;鼓励改善性住房需求等。这些建议随后一一兑现,致使多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前功尽弃。房地产界的“大嘴”任志强和朱中一分别参与了这两次上书。

中国缺乏自我纠偏制度力量

  理论上说,在一个利益群体发育正常的国家,不同的利益竞争会带来利益的均衡。这正是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虽然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因为总有些利益集团的力量比其他利益集团的力量大;但在民主国家,由于有明确的规则制约和媒体与社会的监督,这种偏差不至于走得太远。制度本身有一种自我纠偏的力量。

  然而在中国,缺乏的正是这些元素,由于没有正式的利益群体博弈的规则,大家一般是通过上书这种方式来影响政策,因此,强势集团就能够利用各种可以动用的资源和渠道,将自己的意见直达天听;弱势群体则少有财力和渠道将自己的诉求向上反映,除非该问题变成社会大众的问题。于是,我们看到,开发商的游说,基本都能够被政府所采纳,成功地影响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走向,而一般公众的声音,则常常在决策层中被“湮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