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金门协议的务实手法有可能被扭曲申述

http://www.CRNTT.com   2010-09-11 09:00:12  


 
  在两岸谈判已经走上正轨后的今天,我们回顾“金门谈判”的历史,仍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这次商议能够顺利进行,主要是两岸有关方面在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大陆方面的底线是: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二是讨论私渡遗返问题只谈今后怎么办,不谈过去谁是谁非;三是谈得成就,谈不成就算。这就避免了不必要的争议,达到快速解决问题之目的。而台湾方面开头时却意图掺入政治因素,包括要使用“中华民国红十字会”的称谓。但也是为了达到快速解决问题之目的,而没有坚持下去,最后用的是“两岸红十字会组织”的表述方式。

  不过,马英九在纪念“金门协议”签署二十周年的活动中,所强调的“正视现实,建立互信,搁置争议,追求双赢”,似是另有所指。那就是呼吁北京“正视现实”,亦即正视两岸分立现实、深化互不否认的默契,在此基础下,才能“求同存异、续创双赢”。也就是说,马政府是要藉着纪念“金门协议”签署二十周年,来强调北京必须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倘若北京不能公开正式承认“中华民国”,既然这个“政治障碍”未能消除,那么,在今后可预见的时间内,两岸都不可能进入政治对话阶段,仍将是坚守“先经后政”、“先易后难”的节奏,但这个“后”,必须是以北京正式承认“中华民国”为前提。

  这就可能是马政府所要的“金门协议方式”:如果不承认“中华民国”,那就只能是谈事务性、经济性、技术性的问题;如要谈政治议题就必须正视及承认“中华民国”这个“现实”。这也正是马英九提出“正视现实,求同存异”,而大陆方面却从来不提“正视现实”而提“化异求同”的原因。马英九的“正视现实”,其实就是正视“分裂分治”,尤其是“中华民国”仍然存在的现状。既然两岸在政治方面的分歧依然存在,因而政治谈判时机还不成熟,尚需时日。这也是现实,需要双方共同面对,不容回避。由此可见,马政府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在政治上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维持台海现状的方针,但在经济上却将加快推进“ECFA”的合作步伐,并希望能借助“ECFA”促使台湾经济重新起飞,提高马英九连任的机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