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杨秋兴的“南方革命” 谁解其中味?

http://www.CRNTT.com   2010-09-23 00:18:05  


“秋菊”互动微妙
 
  杨秋兴在高雄市的“深浅”

  杨秋兴既然已经决定跳出来参选,那么我们就来评估他对这次高雄市长选情影响的“深浅”,或者说是对整个选情影响的力度有多大吧!

  这里我们就从“地缘政治”谈起。高雄县市的地理划分颇为奇特,它不像台北县市有一条淡水河分隔,既没有山川隔绝,也没有任何自然障碍物作为区分,许多人来往于高雄县市,常常不知道跨过一个街道,就已经穿越了县市的交界。

  虽然县市之间没有任何的阻隔物做为分界,原本应该可以很容易融合,但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高雄县市的“政治分界”一直有着相当不同的面貌,这当然跟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同所致。举例来说,在高雄市尽管一样有选举进行,但这个城市就是形成不了地方派系。国民党方面过去虽然有意培植当地老政治人物像陈田锚、王玉云等家族政治作为在地的“派系”,但最终仍然无功而返。王玉云最后甚至因为经济问题跑到大陆经商不敢回台,只有陈家在当地还有一点点的政治影响力。

  高雄市无法形成政治派系,当然跟它的发展有关。高雄市是一个工业发展型的都市,外来人口比在地人口多很多,而且因为是工业与港沪都市,所以外来就业人口以劳工为主;国民党威权体制时期,也曾期望以“国营事业”做为基地,把这群劳工转化成为支持国民党的力量。

  然而,高雄市的工业发展从1960年代开始是以加工出口区作为发展的第一步,当时在加工出口区的劳工是以女性为主,过去一些台湾的怀旧电影,只要一拍到当时的情景,大都免不了有一个在黄昏时候,会有绵绵不绝的一大群下班女工骑脚踏车返家的镜头。所以,这个在1960年代开始发展的都市,而且当时是以女工为主的都市,就让国民党的组织力量难以发挥,毕竟女性对政治事务的冷漠,使得国民党无法着力。

  1970年代,高雄市随着台湾工业发展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以后,大量的重工业在此设立,也让劳工的型态从女性转化为男性。只是,1970年代以后,台湾的政治已经在外在环境的挫折下,逐步向民主化转型。在这种政治氛围之下,这群新进入高雄市的男性劳工,不但没有因为在“国营事业”就职,而去支持国民党,反而变成“党外人士”煽动反国民党威权体制的主力。1979年所爆发的“美丽岛事件”,就是在高雄市爆发最大规模反国民党威权体制的标志性事件。由于有这样的社会经济特质,国民党过去习惯以“派系政治”作为巩固地方政权的作法,在高雄市就成了一个特殊的“化外之地”。

  由于有这样的社会特质,高雄市从升格为直辖市以来,很少有在地的政治人物当上高雄市长,例如早期国民党籍的市长王玉云是从澎湖到高雄市经商;后来的吴敦义,也是出身南投,在台北政坛发迹以后,转战到高雄市;而民进党的谢长廷、陈菊,哪一个又是出自高雄市的政治人物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